热门推荐

  • 工具导航
  • 新华字典地图
  • 汉语词典地图
  • 成语词典地图
  • 近反义词地图
  • 诗词地图
  • 谜语地图
  • 歇后语地图

学习教育

  • 新华字典
  • 汉语词典
  • 成语大全
  • 近反义词
  • 组词
  • 造句
  • 古诗
  • 谜语
  • 歇后语
  • 书法字典
  • 三字经
  • 百家姓

占卜抽签

  • 周公解梦大全查询
  • 二十八星宿
  • 观音灵签
  • 黄大仙灵签
  • 国学六十四卦
  • 诸葛神算
  • 称骨测算
  • 指纹测算
  • 吉凶预测
  • 车公灵签
  • 关帝灵签
  • 吕祖灵签
查看更多
书法字典
三字经
百家姓
文言文
单词大全
在线翻译
汉语转换拼音
五笔字根表
郑码查字
仓颉查字
元素周期表
圆周率
千字文
笔顺查询
生僻字
好工具> 百家姓> 吴>

吴姓,吴姓的来源,吴姓历史,吴的姓氏来历,姓吴的名人

百家姓
百家姓

百家姓查询 特殊百家姓

上一个 下一个

部首:口

五行:木

读音: wú

结构:上下结构

繁体字:吴

笔画:7

部外笔画:4

笔顺:竖、横折、横、横、横、撇、捺

笔顺演示
吴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92018年92014年10
2013年82007年92006年10
1995年101987年101982年8
明朝7元朝7宋朝8
北宋6

内容来源于:hao86.com

起源

吴姓主要源自:姜姓、姬姓、姚姓。

吴姓源流发展

与其他姓氏有所不同的,吴姓的起源稍稍有点复杂,涉炎帝、黄帝,还有少数民族。总的来说,大致有5个起源。

源于姜姓

吴姓第一个起源,是源自炎帝姜姓。早在黄帝之前,有一个属于姜姓的部落,这个部落以驺虞为图腾。

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所以这支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

夏朝时,吴部落迁徙到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夏王少康时期,吴部落有个人叫吴贺,以善射著称,曾和当时的神箭手后羿比射。这个姜姓吴部落的人,后来就以吴为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源于姬姓泰伯

吴姓第二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这个起源的吴姓,在历史上最有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

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古公亶父带领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一带)定居下来。他有3个儿子:太伯(又称泰伯)、仲雍和季历,季历儿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想让季历做他的继承人,那样就可传给昌。太伯为了让位,与仲雍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

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这支吴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太伯没有儿子,他去世后,弟弟仲雍继立为吴君。仲雍接任国君后,继续开拓太伯奠定的基业。在吴姓的发展史上,仲雍的地位仅次于太伯。仲雍下传3代到周章。周章因不忘自己是周人后裔,故名为周章。周章继位时,周武王已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大封天下诸侯,派人寻找太伯、仲雍的后裔。由于周章已当上吴君,就因地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周章的弟弟仲,被封在周原附近的虞(今山西平陆境内),建立虞国,仲被称为虞仲。周武王又追封太伯为吴伯。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仲雍,被称为吴姓传代血缘始祖。

源于吴回

吴姓第三个起源,源自吴回。颛顼的孙子老童,有两个儿子:重黎和吴回。吴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吴部落的故地。当时正处于舜的时代,舜把掌管火种的光荣使命交给重黎。后来,重黎因罪被舜杀了,让吴回继任祝融氏。

夏朝时,吴回的氏族迁到山西平陆的吴山。

商朝时,这支氏族迁到山东临朐,史称王吴。商朝末期,有个叫吴伯的人,就是吴回氏族的后裔。算下来,这支吴姓的历史有4000多年。

源于姚姓

吴姓第四个起源,出自姚姓。舜是地处偏远地区的东夷族的一支部落的首领,接替尧的位置后,把部落迁到古吴之地(今陕西平陆吴山旁边的历山),史称有虞氏。

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成为方国虞国。虞国的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还帮少康复兴夏朝。

商朝建立后,虞国衰落灭亡,虞国的遗民以吴为氏。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吴广,就是姚姓吴姓的后裔。这支吴姓至今有3500多年的历史。

自公元前473年吴国灭亡至今两千余年,吴姓子孙不仅在祖国内陆往复迁徙,而且还远播国外。早期吴姓主要迁往邻国越南、日本、朝鲜,后来又陆续迁往南洋诸岛繁衍生息。近代由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国门被打开,中西经济文化的往来加强,一部分吴姓子孙远迁欧美各国。而今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吴姓子孙已遍布全球。

吴姓郡望首推延陵县,此外还有、濮阳郡、陈留郡、渤海郡、吴兴郡、汝南郡、武昌郡等。

总堂号:延陵堂

分堂号

著存堂

至德堂 源远堂 思敬堂 怡德堂 有秩堂

崇礼堂 让德堂 思让堂 均安堂 履成堂

德让堂 源德堂 树德堂 仁泽堂 世享堂

世笃堂 世让堂 永思堂 永怀堂 至德祠

孝言堂 孝敬堂 吴诒堂 奉先堂 尚德堂

怡清堂 治平堂 承先堂 思源堂 泉源堂

振宜堂 伦叙堂 纯修堂 报本堂 敬思堂

敦叙堂 敦伦堂 道生堂 渤海堂 瑞本堂

饴远堂 雍睦堂 义顺堂 源一堂 经远堂

德礼堂 澄澜堂 笃叙堂 泽远堂 济美堂

怀仁堂 宝诰堂 继述堂 观止堂 观乐堂

三让堂 敦厚堂 世德堂 自求堂 金陵堂

徐伦堂 敦行堂 槐庆堂 聚庆堂 识春堂

馆藏堂号

源远堂 思敬堂 崇礼堂 树德堂 世德堂

报本堂 敦伦堂 著存堂

一、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鲜、侗、黎、苗、京、水、怒、白、土家、布依、布朗、纳西、锡伯、赫哲、仫佬、裕固、鄂伦春、达斡尔、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山海经》注云:“颛顼时有吴权,通阿女缘妇。”吴权当为吴姓之始。

2、又据《史记·索隐》注云:“舜后封虞,虞音近吴,故舜后亦有吴氏。”此当系出妫姓。

3、又据《帝王世纪》注云:“少康时吴质与羿期射。”是夏代少康时亦有吴姓。

4、郑樵注云:“(吴),今苏州城是也。太伯与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故太伯、仲雍相携而奔荆蛮,太伯号句吾。旧曰:‘句吾,地名。’然吴有勾吾、越曰勾践,皆是名号,非地名。子孙以国为氏。”此则系出姬姓。

5、由元代蒙古人姓名所改。《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巴图特穆尔曰吴允诚;子额特特穆尔曰吴克思;玛噜曰吴成;谔勒哲特穆尔曰吴良;布敦衮曰吴守义;济兰曰吴克诚;多罗干曰吴存敬;玛鲁曰吴管。”

6、清代高丽族亦有吴姓,散处易州、海州等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有载。

7、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吴扎拉氏(按:亦作“兀扎拉”)、乌尔锡氏、乌拉氏、乌苏占氏、乌苏氏、乌雅氏等或改为单姓“吴”。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8、锡伯族之吴氏,为其吴扎拉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吴”而得;

9、赫哲族之“吴”氏,则出自吴丁克哈拉,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汉姓“吴”而得。

10、鄂伦春族之吴氏,则出自吴卡尔康(一作“吴恰它堪”)哈拉,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的汉姓“吴”而得;

11、达斡尔族之吴姓亦为本族姓氏所改。其源有二:其一,出自鄂嫩哈拉,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吴”而为单姓;其二,或为爱协金氏,坤奇氏所改。此二氏皆系出敖拉哈拉,遂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吴”而为单姓。

12、蒙古族之吴姓,或以乌梁海氏所改。“乌梁海”,本部落名,以部为氏。后或取其首音,谐以同音之汉字“吴”而为单姓。

13、白族之吴姓,源于古代氏族图腾崇拜。白族语“乌”,汉意为“鱼”,以鱼为图腾的氏族,即以为姓。或取“乌”音,谐以汉字吴、乌而为姓。

14、裕固族之吴氏,则为巴依亚提氏所改。

15、柯尔克孜族之吴氏,世居今黑龙江省富裕县。为其部落名称所改。注(8)——(15)见《中国人的姓名》。战国时有吴起,军事家;秦末有吴广,农民起义军领袖;唐代有吴元济;明代有吴承恩,著《西游记》;清代有吴敬梓,著《儒林外史》。(按:《中国姓氏大全》注作“明代有吴敬梓”,误。)

二、

吴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为中国人口最多19个姓之一。在地区分布上,华东各省吴姓占省人口比例较高,均在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

吴姓起源:

1、相传古帝颛顼时有吴权,通阿女缘妇,见《三海经》。此为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吴姓。

2、相传帝舜之后封于虞(故城在今山西平陆东北60里,一名吴城),虞音近吴,故舜后有吴氏,见《史记索隐》。

3、相传夏王少康时已有吴氏。吴贺与羿期射,见《帝王世纪》。

4、周武王封周太王子仲雍之曾孙周章为吴子,又别封周章之弟虞仲于虞,皆为周时诸侯。至周章十四世孙寿梦,吴始称王,寿梦子季札避国,子孙居齐鲁之间,以国为氏,故吴姓起自季札。

5、西夏人姓。

6、金时女真人姓古里甲氏、吾古论氏,汉姓均为吴。

7、明时赐元人巴图特穆尔、额特特穆尔、玛噜、谔勒哲特穆尔、布敦衮、济兰、多罗于、玛鲁等均姓吴。今蒙古族姓。

8、清满州人姓,世居沈阳、铁岭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乌尔锡氏、乌拉氏、乌苏占氏、兀札喇氏、乌雅氏、乌苏氏等均有改姓吴者。

9、清高丽人姓,世居易州、海州等地。今朝鲜族姓。

10、明清时云南临安府左能寨长官司(故治在今云南红河西南)土副长官吴氏,为哈尼族。今哈尼族姓。

11、清时贵州都均府土司有吴姓,得姓于明洪武年。

12、驻防新疆锡伯族吴扎拉氏,汉姓为吴。

13、裕固族巴依亚提氏,汉姓为吴

吴姓名人:

吴起,战国时卫人,魏文侯时将军,拜西河守。后奔楚,相楚悼王,南平百越,北郤三晋,西伐秦。

郡望:延陵、渤海、濮阳。

其他:

日本战领台湾时,台湾土著曾被迫用日本姓高尾者,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改用汉姓吴。

历史名人

吴姓古代名人

吴起战国(前440年-前381年),战国时军事家。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人。

吴广秦末,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

吴芮秦汉(约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01年),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他是第一个响应秦末农民起义的秦吏,项羽分封诸侯,吴芮被封为衡阳王;汉朝建立,改封为长沙王。卒于公元前201年,谥“文王”。

吴汉东汉,字子颜,汉族,南阳宛县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吴道子唐朝,唐代阳翟人,画史尊称“画圣”。

吴权五代(898年-944年),南汉静海军节度使之婿,公元937年杨廷艺为牙将矫公羡所杀,翌年吴权从爱州出兵击杀矫公羡。939年,败南汉军于白藤江,称王,建都古螺,从而造就越南脱离中国统治,被后世视为古代越南独立建国的重要人物。后晋开运元年,吴权去世,享年四十七岁,在位共七年。

吴夲北宋(979-1036),北宋泉州同安人,被民间尊为“神医”。

吴时来明朝(1527—1590),男,字惟修,号悟斋,浙江仙居县白塔镇厚仁上街村人。嘉靖二十八年乡试中举。次年会试不第。归来后至离家二十里的景星岩古刹,面壁苦读,三年不下山。三十二年中进士,任松江府推官。万历十二年,任湖广按察副使,旋升任刑、吏二部侍郎。十五年,官至左都御。

吴勉元末明初(1334-1385),侗族,元末明初五开洞人。吴勉起义首领。

吴承恩明朝(约1500-1582),明代淮安人,小说家。被认为是《西游记》作者。

吴有性明末清初(1582—1652),字又可,汉族,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撰写成了全新的《温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他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在世界医传染病学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吴振明朝(今上海松江),一作元振,号竹屿、雪鸿。华亭人。明朝画家

吴三桂明末清初(1612-1678),明末清初辽东人,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吴襄子,孙吴世璠。

吴敬梓清朝,清代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

吴沃尧清朝,清代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昌硕清朝,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

吴其濬清代,政治家、科学家。著有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吴泰伯(?-?),一作太伯,姬姓,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长子。為陕西岐山周原人。因為太王第三子季歷的儿子昌有「圣瑞」,所以太王希望以季歷為继承人,然后传位给昌。於是作為季歷的兄弟泰伯与仲雍不忍发生王位争夺而同避居今无锡东南六十里之梅里,纹身断髮,以示不可用。其后代建立了春秋时期著名的吴国。

吴懿三国(?-237年),蜀汉政权的将领。穆皇后吴氏,吴懿的妹妹,原先吴懿事刘璋的时候,她给刘璋做了儿媳。后来刘备打入成都,便把她拿来做了自己的老婆,刘备称帝后,吴氏被册封為皇后。孙破虏吴夫人,江东孙氏政权的开创者孙坚的元配妻子,三国之一吴国的奠基者孙策和建国者孙权的亲生母亲。

吴质三国(177年-230年),字季重,三国魏济阴(今山东省定陶县)人。汉末三国时曹魏官员,官至振威将军。

吴凑唐朝(730年-800年),濮州濮阳县人,唐朝外戚,官至京兆尹,封濮阳郡公。

吴道玄唐代(约685年-758年),著名画家。被后人奉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為「吴带当风」。

吴充北宋(1021年-1080年),字冲卿,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景祐五年戊寅科进士,北宋大臣,官至宰相。

吴玠南宋(1093年-1139年7月18日),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南宋名将,追谥涪王。

吴璘南宋(1102年-1167年6月16日),字唐卿,吴玠之弟,南宋名将。德顺军陇干县(甘肃省静宁县)人,绍兴三十二年,封新安郡王。

吴良明初(1323年-1381年),初名国兴,赐名良,安徽定远人,明初军事将领,封淮阴侯,开国功臣。

吴祯明朝(1328年-1379年),初名国宝,朱元璋赐名祯,安徽定远人,江国襄烈公吴良弟,明朝初年军事将领,封靖海侯。

吴百朋明朝(1519年-1578年),字维锡,号尧山,今浙江省义乌市人,明朝政治人物,曾任刑部尚书。

吴兑明朝(1525年-1596年),字君泽,号环洲,浙江山阴(今属绍兴市)人,明朝政治人物,曾任兵部尚书,应天巡抚等职。

吴兴祚清朝,字伯成,号留村,浙江山阴县人。清朝政治人物,曾任两广总督。

吴姓近代名人

吴昌硕晚清民国(1844.8.1—1927.11.29),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

吴佩孚民国初年,最具实力的北洋军阀之一。

吴廷琰南越第一任总统、文人独裁者。

郡望

吴姓郡望首推延陵县,此外还有、濮阳郡、陈留郡、渤海郡、吴兴郡、汝南郡、武昌郡等。

总堂号:延陵堂

分堂号

著存堂

至德堂 源远堂 思敬堂 怡德堂 有秩堂

崇礼堂 让德堂 思让堂 均安堂 履成堂

德让堂 源德堂 树德堂 仁泽堂 世享堂

世笃堂 世让堂 永思堂 永怀堂 至德祠

孝言堂 孝敬堂 吴诒堂 奉先堂 尚德堂

怡清堂 治平堂 承先堂 思源堂 泉源堂

振宜堂 伦叙堂 纯修堂 报本堂 敬思堂

敦叙堂 敦伦堂 道生堂 渤海堂 瑞本堂

饴远堂 雍睦堂 义顺堂 源一堂 经远堂

德礼堂 澄澜堂 笃叙堂 泽远堂 济美堂

怀仁堂 宝诰堂 继述堂 观止堂 观乐堂

三让堂 敦厚堂 世德堂 自求堂 金陵堂

徐伦堂 敦行堂 槐庆堂 聚庆堂 识春堂

馆藏堂号

源远堂 思敬堂 崇礼堂 树德堂 世德堂

报本堂 敦伦堂 著存堂

一、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鲜、侗、黎、苗、京、水、怒、白、土家、布依、布朗、纳西、锡伯、赫哲、仫佬、裕固、鄂伦春、达斡尔、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山海经》注云:“颛顼时有吴权,通阿女缘妇。”吴权当为吴姓之始。

2、又据《史记·索隐》注云:“舜后封虞,虞音近吴,故舜后亦有吴氏。”此当系出妫姓。

3、又据《帝王世纪》注云:“少康时吴质与羿期射。”是夏代少康时亦有吴姓。

4、郑樵注云:“(吴),今苏州城是也。太伯与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故太伯、仲雍相携而奔荆蛮,太伯号句吾。旧曰:‘句吾,地名。’然吴有勾吾、越曰勾践,皆是名号,非地名。子孙以国为氏。”此则系出姬姓。

5、由元代蒙古人姓名所改。《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巴图特穆尔曰吴允诚;子额特特穆尔曰吴克思;玛噜曰吴成;谔勒哲特穆尔曰吴良;布敦衮曰吴守义;济兰曰吴克诚;多罗干曰吴存敬;玛鲁曰吴管。”

6、清代高丽族亦有吴姓,散处易州、海州等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有载。

7、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吴扎拉氏(按:亦作“兀扎拉”)、乌尔锡氏、乌拉氏、乌苏占氏、乌苏氏、乌雅氏等或改为单姓“吴”。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8、锡伯族之吴氏,为其吴扎拉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吴”而得;

9、赫哲族之“吴”氏,则出自吴丁克哈拉,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汉姓“吴”而得。

10、鄂伦春族之吴氏,则出自吴卡尔康(一作“吴恰它堪”)哈拉,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的汉姓“吴”而得;

11、达斡尔族之吴姓亦为本族姓氏所改。其源有二:其一,出自鄂嫩哈拉,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吴”而为单姓;其二,或为爱协金氏,坤奇氏所改。此二氏皆系出敖拉哈拉,遂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吴”而为单姓。

12、蒙古族之吴姓,或以乌梁海氏所改。“乌梁海”,本部落名,以部为氏。后或取其首音,谐以同音之汉字“吴”而为单姓。

13、白族之吴姓,源于古代氏族图腾崇拜。白族语“乌”,汉意为“鱼”,以鱼为图腾的氏族,即以为姓。或取“乌”音,谐以汉字吴、乌而为姓。

14、裕固族之吴氏,则为巴依亚提氏所改。

15、柯尔克孜族之吴氏,世居今黑龙江省富裕县。为其部落名称所改。注(8)——(15)见《中国人的姓名》。战国时有吴起,军事家;秦末有吴广,农民起义军领袖;唐代有吴元济;明代有吴承恩,著《西游记》;清代有吴敬梓,著《儒林外史》。(按:《中国姓氏大全》注作“明代有吴敬梓”,误。)

二、

吴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为中国人口最多19个姓之一。在地区分布上,华东各省吴姓占省人口比例较高,均在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

吴姓起源:

1、相传古帝颛顼时有吴权,通阿女缘妇,见《三海经》。此为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吴姓。

2、相传帝舜之后封于虞(故城在今山西平陆东北60里,一名吴城),虞音近吴,故舜后有吴氏,见《史记索隐》。

3、相传夏王少康时已有吴氏。吴贺与羿期射,见《帝王世纪》。

4、周武王封周太王子仲雍之曾孙周章为吴子,又别封周章之弟虞仲于虞,皆为周时诸侯。至周章十四世孙寿梦,吴始称王,寿梦子季札避国,子孙居齐鲁之间,以国为氏,故吴姓起自季札。

5、西夏人姓。

6、金时女真人姓古里甲氏、吾古论氏,汉姓均为吴。

7、明时赐元人巴图特穆尔、额特特穆尔、玛噜、谔勒哲特穆尔、布敦衮、济兰、多罗于、玛鲁等均姓吴。今蒙古族姓。

8、清满州人姓,世居沈阳、铁岭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乌尔锡氏、乌拉氏、乌苏占氏、兀札喇氏、乌雅氏、乌苏氏等均有改姓吴者。

9、清高丽人姓,世居易州、海州等地。今朝鲜族姓。

10、明清时云南临安府左能寨长官司(故治在今云南红河西南)土副长官吴氏,为哈尼族。今哈尼族姓。

11、清时贵州都均府土司有吴姓,得姓于明洪武年。

12、驻防新疆锡伯族吴扎拉氏,汉姓为吴。

13、裕固族巴依亚提氏,汉姓为吴

吴姓名人:

吴起,战国时卫人,魏文侯时将军,拜西河守。后奔楚,相楚悼王,南平百越,北郤三晋,西伐秦。

郡望:延陵、渤海、濮阳。

其他:

日本战领台湾时,台湾土著曾被迫用日本姓高尾者,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改用汉姓吴。

姓氏源流

一、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鲜、侗、黎、苗、京、水、怒、白、土家、布依、布朗、纳西、锡伯、赫哲、仫佬、裕固、鄂伦春、达斡尔、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山海经》注云:“颛顼时有吴权,通阿女缘妇。”吴权当为吴姓之始。

2、又据《史记·索隐》注云:“舜后封虞,虞音近吴,故舜后亦有吴氏。”此当系出妫姓。

3、又据《帝王世纪》注云:“少康时吴质与羿期射。”是夏代少康时亦有吴姓。

4、郑樵注云:“(吴),今苏州城是也。太伯与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故太伯、仲雍相携而奔荆蛮,太伯号句吾。旧曰:‘句吾,地名。’然吴有勾吾、越曰勾践,皆是名号,非地名。子孙以国为氏。”此则系出姬姓。

5、由元代蒙古人姓名所改。《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巴图特穆尔曰吴允诚;子额特特穆尔曰吴克思;玛噜曰吴成;谔勒哲特穆尔曰吴良;布敦衮曰吴守义;济兰曰吴克诚;多罗干曰吴存敬;玛鲁曰吴管。”

6、清代高丽族亦有吴姓,散处易州、海州等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有载。

7、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吴扎拉氏(按:亦作“兀扎拉”)、乌尔锡氏、乌拉氏、乌苏占氏、乌苏氏、乌雅氏等或改为单姓“吴”。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8、锡伯族之吴氏,为其吴扎拉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吴”而得;

9、赫哲族之“吴”氏,则出自吴丁克哈拉,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汉姓“吴”而得。

10、鄂伦春族之吴氏,则出自吴卡尔康(一作“吴恰它堪”)哈拉,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的汉姓“吴”而得;

11、达斡尔族之吴姓亦为本族姓氏所改。其源有二:其一,出自鄂嫩哈拉,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吴”而为单姓;其二,或为爱协金氏,坤奇氏所改。此二氏皆系出敖拉哈拉,遂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吴”而为单姓。

12、蒙古族之吴姓,或以乌梁海氏所改。“乌梁海”,本部落名,以部为氏。后或取其首音,谐以同音之汉字“吴”而为单姓。

13、白族之吴姓,源于古代氏族图腾崇拜。白族语“乌”,汉意为“鱼”,以鱼为图腾的氏族,即以为姓。或取“乌”音,谐以汉字吴、乌而为姓。

14、裕固族之吴氏,则为巴依亚提氏所改。

15、柯尔克孜族之吴氏,世居今黑龙江省富裕县。为其部落名称所改。注(8)——(15)见《中国人的姓名》。战国时有吴起,军事家;秦末有吴广,农民起义军领袖;唐代有吴元济;明代有吴承恩,著《西游记》;清代有吴敬梓,著《儒林外史》。(按:《中国姓氏大全》注作“明代有吴敬梓”,误。)

二、

吴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为中国人口最多19个姓之一。在地区分布上,华东各省吴姓占省人口比例较高,均在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

吴姓起源:

1、相传古帝颛顼时有吴权,通阿女缘妇,见《三海经》。此为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吴姓。

2、相传帝舜之后封于虞(故城在今山西平陆东北60里,一名吴城),虞音近吴,故舜后有吴氏,见《史记索隐》。

3、相传夏王少康时已有吴氏。吴贺与羿期射,见《帝王世纪》。

4、周武王封周太王子仲雍之曾孙周章为吴子,又别封周章之弟虞仲于虞,皆为周时诸侯。至周章十四世孙寿梦,吴始称王,寿梦子季札避国,子孙居齐鲁之间,以国为氏,故吴姓起自季札。

5、西夏人姓。

6、金时女真人姓古里甲氏、吾古论氏,汉姓均为吴。

7、明时赐元人巴图特穆尔、额特特穆尔、玛噜、谔勒哲特穆尔、布敦衮、济兰、多罗于、玛鲁等均姓吴。今蒙古族姓。

8、清满州人姓,世居沈阳、铁岭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乌尔锡氏、乌拉氏、乌苏占氏、兀札喇氏、乌雅氏、乌苏氏等均有改姓吴者。

9、清高丽人姓,世居易州、海州等地。今朝鲜族姓。

10、明清时云南临安府左能寨长官司(故治在今云南红河西南)土副长官吴氏,为哈尼族。今哈尼族姓。

11、清时贵州都均府土司有吴姓,得姓于明洪武年。

12、驻防新疆锡伯族吴扎拉氏,汉姓为吴。

13、裕固族巴依亚提氏,汉姓为吴

吴姓名人:

吴起,战国时卫人,魏文侯时将军,拜西河守。后奔楚,相楚悼王,南平百越,北郤三晋,西伐秦。

郡望:延陵、渤海、濮阳。

其他:

日本战领台湾时,台湾土著曾被迫用日本姓高尾者,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改用汉姓吴。

堂号

总堂号:延陵堂

分堂号

著存堂

至德堂 源远堂 思敬堂 怡德堂 有秩堂

崇礼堂 让德堂 思让堂 均安堂 履成堂

德让堂 源德堂 树德堂 仁泽堂 世享堂

世笃堂 世让堂 永思堂 永怀堂 至德祠

孝言堂 孝敬堂 吴诒堂 奉先堂 尚德堂

怡清堂 治平堂 承先堂 思源堂 泉源堂

振宜堂 伦叙堂 纯修堂 报本堂 敬思堂

敦叙堂 敦伦堂 道生堂 渤海堂 瑞本堂

饴远堂 雍睦堂 义顺堂 源一堂 经远堂

德礼堂 澄澜堂 笃叙堂 泽远堂 济美堂

怀仁堂 宝诰堂 继述堂 观止堂 观乐堂

三让堂 敦厚堂 世德堂 自求堂 金陵堂

徐伦堂 敦行堂 槐庆堂 聚庆堂 识春堂

馆藏堂号

源远堂 思敬堂 崇礼堂 树德堂 世德堂

报本堂 敦伦堂 著存堂

一、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鲜、侗、黎、苗、京、水、怒、白、土家、布依、布朗、纳西、锡伯、赫哲、仫佬、裕固、鄂伦春、达斡尔、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山海经》注云:“颛顼时有吴权,通阿女缘妇。”吴权当为吴姓之始。

2、又据《史记·索隐》注云:“舜后封虞,虞音近吴,故舜后亦有吴氏。”此当系出妫姓。

3、又据《帝王世纪》注云:“少康时吴质与羿期射。”是夏代少康时亦有吴姓。

4、郑樵注云:“(吴),今苏州城是也。太伯与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故太伯、仲雍相携而奔荆蛮,太伯号句吾。旧曰:‘句吾,地名。’然吴有勾吾、越曰勾践,皆是名号,非地名。子孙以国为氏。”此则系出姬姓。

5、由元代蒙古人姓名所改。《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巴图特穆尔曰吴允诚;子额特特穆尔曰吴克思;玛噜曰吴成;谔勒哲特穆尔曰吴良;布敦衮曰吴守义;济兰曰吴克诚;多罗干曰吴存敬;玛鲁曰吴管。”

6、清代高丽族亦有吴姓,散处易州、海州等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有载。

7、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吴扎拉氏(按:亦作“兀扎拉”)、乌尔锡氏、乌拉氏、乌苏占氏、乌苏氏、乌雅氏等或改为单姓“吴”。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8、锡伯族之吴氏,为其吴扎拉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吴”而得;

9、赫哲族之“吴”氏,则出自吴丁克哈拉,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汉姓“吴”而得。

10、鄂伦春族之吴氏,则出自吴卡尔康(一作“吴恰它堪”)哈拉,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的汉姓“吴”而得;

11、达斡尔族之吴姓亦为本族姓氏所改。其源有二:其一,出自鄂嫩哈拉,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吴”而为单姓;其二,或为爱协金氏,坤奇氏所改。此二氏皆系出敖拉哈拉,遂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吴”而为单姓。

12、蒙古族之吴姓,或以乌梁海氏所改。“乌梁海”,本部落名,以部为氏。后或取其首音,谐以同音之汉字“吴”而为单姓。

13、白族之吴姓,源于古代氏族图腾崇拜。白族语“乌”,汉意为“鱼”,以鱼为图腾的氏族,即以为姓。或取“乌”音,谐以汉字吴、乌而为姓。

14、裕固族之吴氏,则为巴依亚提氏所改。

15、柯尔克孜族之吴氏,世居今黑龙江省富裕县。为其部落名称所改。注(8)——(15)见《中国人的姓名》。战国时有吴起,军事家;秦末有吴广,农民起义军领袖;唐代有吴元济;明代有吴承恩,著《西游记》;清代有吴敬梓,著《儒林外史》。(按:《中国姓氏大全》注作“明代有吴敬梓”,误。)

二、

吴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为中国人口最多19个姓之一。在地区分布上,华东各省吴姓占省人口比例较高,均在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

吴姓起源:

1、相传古帝颛顼时有吴权,通阿女缘妇,见《三海经》。此为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吴姓。

2、相传帝舜之后封于虞(故城在今山西平陆东北60里,一名吴城),虞音近吴,故舜后有吴氏,见《史记索隐》。

3、相传夏王少康时已有吴氏。吴贺与羿期射,见《帝王世纪》。

4、周武王封周太王子仲雍之曾孙周章为吴子,又别封周章之弟虞仲于虞,皆为周时诸侯。至周章十四世孙寿梦,吴始称王,寿梦子季札避国,子孙居齐鲁之间,以国为氏,故吴姓起自季札。

5、西夏人姓。

6、金时女真人姓古里甲氏、吾古论氏,汉姓均为吴。

7、明时赐元人巴图特穆尔、额特特穆尔、玛噜、谔勒哲特穆尔、布敦衮、济兰、多罗于、玛鲁等均姓吴。今蒙古族姓。

8、清满州人姓,世居沈阳、铁岭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乌尔锡氏、乌拉氏、乌苏占氏、兀札喇氏、乌雅氏、乌苏氏等均有改姓吴者。

9、清高丽人姓,世居易州、海州等地。今朝鲜族姓。

10、明清时云南临安府左能寨长官司(故治在今云南红河西南)土副长官吴氏,为哈尼族。今哈尼族姓。

11、清时贵州都均府土司有吴姓,得姓于明洪武年。

12、驻防新疆锡伯族吴扎拉氏,汉姓为吴。

13、裕固族巴依亚提氏,汉姓为吴

吴姓名人:

吴起,战国时卫人,魏文侯时将军,拜西河守。后奔楚,相楚悼王,南平百越,北郤三晋,西伐秦。

郡望:延陵、渤海、濮阳。

其他:

日本战领台湾时,台湾土著曾被迫用日本姓高尾者,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改用汉姓吴。

展开全部 收起
吴姓名字大全
  • 吴奕煊
  • 吴冠旭
  • 吴金锋
  • 吴诺韬
  • 吴思则
  • 吴菲亚
  • 吴谕静
  • 吴宗若
  • 吴佳艺
  • 吴传北
  • 吴晟宇
  • 吴乐豪
  • 吴靖溪
  • 吴瑾铭
  • 吴佩攸
  • 吴玺若
  • 吴宜凡
  • 吴婉昭
  • 吴楚琰
  • 吴培晨
  • 吴雨婧
  • 吴依宸
  • 吴宗勋
  • 吴明颐
  • 吴品珏
  • 吴毅涵
  • 吴家泓

其他姓氏

  • zhào
  • qián
  • sūn
  • zhōu
  • zhèng
  • wáng
  • féng
  • chén
  • chǔ
  • wèi
  • jiǎng
  • shěn
  • hán
  • yáng
  • zhū
  • qín
  • yóu
  • shī
  • zhāng
  • kǒng
  • cáo
  • yán
  • huà
  • jīn
  • wèi
  • táo
  • jiāng
  • xiè
  • zōu
  • bǎi
  • shuǐ
  • dòu
  • zhāng
  • yún
  • pān
  • fàn
  • péng
  • láng
  • wéi
  • chāng
  • miáo
  • fèng
  • huā
  • fāng
  • rén
  • yuán
  • liǔ
  • fēng
  • bào
  • shǐ
  • táng
  • fèi
  • lián
  • cén
  • xuē
  • léi
  • tāng
  • téng
  • yīn
  • luó
  • hǎo
  • ān
  • cháng
  • shí
  • biàn
  • kāng
  • yuán
  • mèng
  • píng
  • huáng
  • xiāo
  • yǐn
  • yáo
  • shào
  • zhàn
  • wāng
  • máo
  • bèi
  • míng
  • zāng
  • chéng
  • dài
  • tán
  • sòng
  • máo
  • páng
  • xióng
  • shū
  • xiàng
  • zhù
  • dǒng
  • liáng
  • ruǎn
  • lán
  • mǐn
  • jiàng
  • jiǎ
  • lóu
  • wēi
  • jiāng
  • tóng
  • yán
  • guō
  • méi
  • shèng
  • lín
  • diāo
  • zhōng
  • qiū
  • lào
  • gāo
  • xià
  • cài
  • tián
  • fán
  • líng
  • huò
  • wàn
  • zhī
  • zǎn
  • guǎn
  • jīng
  • fáng
  • qiú
  • miào
  • gān
  • xiè
  • yīng
  • zōng
  • dīng
  • xuān
  • bēn
  • dèng
  • shàn
  • háng
  • hóng
  • bāo
  • zhū
  • zuǒ
  • shí
  • cuī
  • niǔ
  • gōng
  • chéng
  • xíng
  • huá
  • péi
  • róng
  • wēng
  • xún
  • yáng
  • huì
  • zhēn
  • jiā
  • fēng
  • ruì
  • 羿
  • chǔ
  • jìn
  • bǐng
  • sōng
  • jīng
  • duàn
  • jiāo
  • gōng
  • kuí
  • shān
  • chē
  • hóu
  • péng
  • quán
  • bān
  • yǎng
  • qiū
  • zhòng
  • gōng
  • nìng
  • qiú
  • luán
  • bào
  • gān
  • tǒu
  • róng
  • liú
  • jǐng
  • zhān
  • lóng
  • xìng
  • sháo
  • gào
  • yìn
  • 宿
  • bái
  • huái怀
  • tái
  • cóng
  • è
  • suǒ
  • xián
  • lài
  • zhuō
  • lìn
  • méng
  • chí
  • qiáo
  • yīn
  • nài
  • cāng
  • shuāng
  • wén
  • shēn
  • dǎng
  • zhái
  • tán
  • gòng
  • láo
  • páng
  • shēn
  • rǎn
  • zǎi
  • yōng
  • sāng
  • guì
  • niú
  • shòu寿
  • tōng
  • biān
  • yān
  • jiá
  • shàng
  • nóng
  • wēn
  • bié
  • zhuāng
  • yàn
  • chái
  • yán
  • chōng
  • lián
  • huàn
  • ài
  • róng
  • xiàng
  • shèn
  • liào
  • zhōng
  • héng
  • gěng
  • mǎn
  • hóng
  • kuāng
  • guó
  • wén
  • kòu
  • guǎng广
  • quē
  • dōng
  • ōu
  • shū
  • wèi
  • yuè
  • kuí
  • lóng
  • shī
  • gǒng
  • shè
  • niè
  • cháo
  • gōu
  • áo
  • róng
  • lěng
  • xīn
  • kàn
  • jiǎn
  • ráo
  • kōng
  • zēng
  • shā
  • niè
  • yǎng
  • fēng
  • cháo
  • guān
  • kuǎi
  • xiàng
  • chá
  • hòu
  • jīng
  • hóng
  • yóu
  • zhú
  • quán
  • gài
  • huán
  • gōng
  • mò qí万俟
  • sī mǎ司马
  • shàng guān上官
  • ōu yáng欧阳
  • xià hóu夏侯
  • zhū gě诸葛
  • wén rén闻人
  • dōng fāng东方
  • hè lián赫连
  • huáng fǔ皇甫
  • yù chí尉迟
  • gōng yáng公羊
  • tán tái澹台
  • gōng yě公冶
  • zōng zhèng宗政
  • pú yáng濮阳
  • chún yú淳于
  • chán yú单于
  • tài shū太叔
  • shēn tú申屠
  • gōng sūn公孙
  • zhòng sūn仲孙
  • xuān yuán轩辕
  • líng hú令狐
  • zhōng lí锺离
  • yǔ wén宇文
  • zhǎng sūn长孙
  • mù róng慕容
  • xiān yú鲜于
  • lǘ qiū闾丘
  • sī tú司徒
  • sī kōng司空
  • qí guān亓官
  • sī kòu司寇
  • zhǎng
  • zǐ chē子车
  • zhuān sūn颛孙
  • duān mù端木
  • wū mǎ巫马
  • gōng xī公西
  • qī diāo漆雕
  • yuè zhèng乐正
  • rǎng sì壤驷
  • gōng liáng公良
  • tuò bá拓跋
  • jiā gǔ夹谷
  • zǎi fǔ宰父
  • gǔ liáng穀梁
  • jìn
  • chǔ
  • yán
  • yān
  • qīn
  • duàn gān段干
  • bǎi lǐ百里
  • dōng guō东郭
  • nán mén南门
  • hū yán呼延
  • guī
  • hǎi
  • yáng shé羊舌
  • wēi shēng微生
  • yuè
  • shuài
  • gōu
  • kàng
  • kuàng
  • hòu
  • yǒu
  • qín
  • liáng qiū梁丘
  • zuǒ qiū左丘
  • dōng mén东门
  • xī mén西门
  • shāng
  • móu
  • shé
  • nài
  • shǎng
  • nán gōng南宫
  • qiáo
  • nián
  • ài
  • yáng
  • tóng
  • dì wǔ第五
  • yán

吴字的同拼音

吴字的同部首

吴字的同笔画

好工具

hao86网百家姓为您提供吴姓百家姓排名,吴姓的来源,吴姓历史,吴的姓氏来历,姓吴的名人,吴姓人口数量

百家姓

网址:

https://baijiaxing.hao86.com/吴/
星宿 像造句 成组词 朝代歌 吕祖灵签96 星宿查询 本草纲目 PM2.5历史数据 IP地址查询 深圳邮编 金额大写 中国地图 圆周率1000位 GRE英语词汇 区号查询 生肖起名 五笔输入法 仓颉字根表 摩斯电码表 排卵期出血 南海观音灵签 诸葛神算解签 免费算卦财运 二十八星宿图 打喷嚏测吉凶 升降旗时间表 人类未解之谜 书法作品图片 北京时间校准 尾号限行北京 朝代顺序排列 学富五车的意思 关于心情的成语 汉字拼音转换器 属虎的今年多大 六十四卦金钱课 长沙地铁线路图 妈祖灵签在线抽签 排卵期有什么症状 老黄历吉日查询2024年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 左眼皮跳是什么预兆 八珍酒的功效与作用 交通标志大全及图解 月经后几天是排卵期 梦见数钱是什么意思 梦见大哭是什么意思 儿童脑筋急转弯及答案 未解之谜的中国神秘事件

4617卓起名字想孩子起名梦见大青蛇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周易八卦对应的数字属猪缺金的女孩起名大全周易八卦取名起名大全女猪年宝宝起名大全涵字起名的表示周易怎么用中信国学大典周易丰台区房产交易中心周末姓查起名会计代理公司起名大全肖姓男孩起什么名字好在线咨询解梦周易查名字多少分徐州葛氏起名怎么样帅姓起名免费周易网生辰八字房屋产权起名字大全4字起名字起名有名的网2020生辰八字起名周易八卦六十四卦解析梦见手机爆炸了周公解梦鸡的年女起名免费测姓名算命运秦氏起名女孩名字大全怎么用周易起名字女孩起个什么名字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今日春分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奥运男篮美国塞尔维亚同组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国标起草人:淀粉肠是低配版火腿肠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杨倩无缘巴黎奥运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记者:伊万改变了国足氛围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

4617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