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丕(拼音:pī)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字 [1]   。此字初文見於商代 甲骨文 [2]   ,上面的一橫表示地面,下部之“木”表示樹根,丕、不原為一字,後分化。丕本義表形容詞大之意,還可用於動詞,助詞,連詞等。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部    首
五    筆
GIGF(86)、DHGD(98)
字    級
二級 [1]  
漢語拼音
注音字母
ㄆㄧ
平水韻部
上平聲·四支 [4]  
總筆畫
1+4
倉頡碼
MFM
統一碼
CJK統一漢字-4E15
四角碼
1010₉
造字法
象形字或形聲字

目錄

  1. 1 字源演變
  2. 2 詳細釋義
  3. 3 古籍釋義
  4. 説文解字今釋
  5. 説文解字注
  1. 康熙字典
  2. 4 字形書法
  3. 字形對比
  4. 異體字
  5. 書寫演示
  1. 書法欣賞
  2. 5 音韻彙集
  3. 韻書集成
  4. 上中古音

字源演變

丕字的演變 丕字的演變
丕、不原為一字,後分化。甲骨文“不”字作(圖1)所示,為“柎”之初文。 《詩·小雅·常棣》:“鄂不韡韡。”鄭玄箋:“不,當作柎。” 《廣雅·釋言》:“丕, 柢也。” 《説文》:“柢,木根也。”甲骨文之“(圖1)所示字,在上面的一橫表示地面,下部之“木”表示樹根。金文作“(圖2)所示”,後代文字承襲之。或加贅筆作“(圖4)所示”、“(圖5)所示”,後者分化為“丕”字。丕字在早期典籍和金文中的字義是大。《説文》:“丕,大也。” 《書·大禹謨》:“嘉乃丕績。”孔傳:“丕,大也。”牆盤銘文:“對揚天子不(丕)顯休令。” “丕顯”就是“大顯”,意為大明 [2]   。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形容詞
great
《説文》:“丕,大也”。
《漢書·匡衡傳》:“未丕揚先帝之盛功”。
《後漢書·耿秉傳》:“太醫令吉丕”。
《左傳·昭公三年》:“昧旦丕顯”。
《書·大禹謨》:“嘉乃丕績”。
丕業;丕變
丕訓;丕烈
丕業;丕績
丕顯
動詞
尊奉
follow
《書·洛誥》:“丕視功載”。 
孫星衍疏:“丕者,《漢書·郊祀志》集註雲:奉也”。
《漢書·郊祀志下》:“丕天之大律”。顏師古注:“丕,奉也”。
晉陸機《吊魏武帝文》:”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齊暉“。
丕崇;丕然
丕承;丕應
連詞
於是
the
《書·禹貢》:“三危既宅,三苗丕敍”。
王引之《經傳釋詞》卷十:“丕,乃,承上之詞。猶言三苗乃敍也”。
丕乃
丕則
助詞
置句首或句中

《書·酒誥》:“丕惟曰:爾克永觀省”。
孫星衍疏:“丕,辭也”。
《書·康誥》:“女丕遠惟商耇成人”。
《書·召誥》:“其丕能諴於小民”。

名詞
姓氏


春秋·晉有丕鄭。見《左傳·僖公十年》。
副詞
通“不”。表示否定。
not
《書·金縢》:“是有丕子之責於天”。
孔穎達疏:“鄭玄曰:‘丕,讀曰不。愛子孫曰子,元孫遇疾,若汝不救,是將有不愛子孫之過,為天所責”。’

[2]   [5-6]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今釋

大也。從一不聲。敷悲切(pī)。
註釋:從一,不聲:以一為形旁,以不為聲旁。 [8]  

説文解字注

大也。見釋詁。從一,不聲。敷悲切。古音在第一部。鋪怡切。丕與不音同。故古多用不為丕。如不顯即丕顯之類。於六書為假借凡假借必同部同音。○丕,隸書中直引長。故云丕之字不十。漢石經作,可證。非與丕殊字也 [9]   。

康熙字典

《廣韻》敷悲切。《集韻》《韻會》攀悲切。《正韻》鋪悲切。並音胚。大也。《書·大禹謨》:嘉乃丕績。
又奉也。 《前漢·郊祀志》:丕天之大律。注:奉天之大法也。
又姓。 春秋晉大夫丕鄭。亦作岯。
又同岯。 山名。大邳山。《史記》作伾,《國語》作丕。
又元也。《書.金騰》:是有丕子之責於天。《史記》:以丕為負。索隱引鄭氏日:丕讀作負。○按《廣韻》《玉篇》諸書音切俱本音和,惟重屑、輕屑之音多用交互,後學不考,遂成諞舛。如丕用敷悲切之類,是以敷母輕唇之音切滂母重屑之字,宜從《集韻》諸書攀悲切為是 [10]   。
説文 説文
説文注 説文注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
中國台灣 中國台灣
中國香港 中國香港
中國大陸
中國台灣
中國香港

異體字

書寫演示

第一筆 第一筆
第二筆 第二筆
第三筆 第三筆
第四筆 第四筆
第五筆 第五筆

書法欣賞

楷體
楷體(9張)
行書
行書(8張)
草書
草書(6張)
隸書
隸書(4張)
篆書
篆書(5張)
楷體
行書
草書
隸書
篆書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形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敷悲切
pʰjĕi
集韻
平聲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攀悲切
pʰiI
平聲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逋眉切
piI
韻略

平聲





攀悲切

增韻

平聲





篇夷切

中原音韻

陰平
齊微



次清

pʼui
中州音韻

平聲
齊微





鋪梅切

洪武正韻

平聲


次清
鋪杯切
p‘uei
切韻
平聲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敷悲切
[11]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əɡ
王力系統
ǐə
董同龢系統
juəɡ
周法高系統
iwəɣ
李方桂系統
ph
jiəg
兩漢
西漢


東漢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ji
擬音/王力系統

i
擬音/董同龢系統

jĕi
擬音/周法高系統

iei
擬音/李方桂系統

ph
ji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e [12-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6-09]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
  • 3.    丕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09]
  • 4.    平水韻 四支  .搜韻[引用日期2020-06-08]
  • 5.    丕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13]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1986年11月:491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出版,1978.12:962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3
  • 9.    説文解字  .漢典[引用日期2014-02-22]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3
  • 11.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13]
  • 12.    「丕」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13]
  • 13.    「丕」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