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齐姓起源及齐国的演变

原标题:齐姓起源及齐国的演变

哈尔滨 李少波

齐姓,大多尊奉姜太公吕尚为得姓始祖。古齐人也称有济氏,是黄帝后裔十二姓之箴姓的分支,始居砥石的古济水河畔(河北高邑、宁晋县),后商人先祖昭明带领商人由燕山经蒲吾(番吾)(河北平山县南)南迁夺居砥石。箴姓齐人被迫南迁至济水之滨(河南濮阳市东),建立了箴姓齐国,称北齐国。夏太康失国时,少昊后人赢姓东夷人顺势南下,夺占了箴姓齐国,从此箴姓北齐国为赢姓所代。夏少康后期,赢姓北齐国又被迫东迁至东夷人爽鸟氏故地,即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逢山(南山)下的一片泉池之滨,就以齐命名为齐天渊和齐天水。在此重新建立赢姓齐国,称南齐国。西周初期,赢姓齐国为姜太公吕尚所灭,周成王封姜太公吕尚的于赢姓齐国之地齐天渊建立了姜姓齐国,后来为田氏所代,最终为秦所灭。齐人以国为氏,称齐姓。

一、齐姓的起源

1、源于箴姓古齐国

出于黄帝之后裔箴姓古北齐国,东夷嬴人夺占箴姓古北齐国后,箴姓齐人以国为氏,称为齐氏。

《路史后纪五》载:黄帝之后有箴、济及滑,箴姓分也,后合以国为氏。

2、源于嬴姓古齐国

出于少昊之后嬴姓古齐国,周武王灭商后,姜太公剿占嬴姓古齐国,一支向北逃窜至百济的嬴姓齐人以国为氏,称为齐氏。

3、源于姜姓齐国

出于周成王所封炎帝之后裔姜太公吕尚的姜姓齐国,后田氏代齐,姜姓王族后裔子孙多有以国为氏,称为齐氏。

《元和姓纂》载:齐氏,炎帝之后,太公望子牙封营邱为齐国,子孙氏焉。

《姓觽》、《世本》载:太公吕尚封齐,因氏。

4、源于田氏齐国

出于战国时的田氏齐国,秦灭齐国,齐人以国为氏,称为齐氏。

《姓氏寻源》载:齐氏,氏于国,齐、鲁、宋、卫是也。

5、源于姬姓卫国大夫齐子

出于春秋时期姬姓卫国大夫齐子。齐子,姬姓。为西周时期卫国的一个贵族大夫,齐子为其字,他是西周时期著名的哲学家。齐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齐氏,世代相传至今。

《辨证》载:齐氏,春秋姬姓,卫昭伯长子谥曰齐子,恶孙豹为卫大夫,以杀孟絷罪为卫所逐。

6、源于氐族

出自秦、汉之际古武都氐族。帝尧初期,箴姓齐人与氐人始居泜石,后称砥石(河北高邑、宁晋县),后氐人建立了軧国(河北元氏县、高邑县、宁晋县一带)。

《说文解字·水部》: 济: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

即古时大陆泽北岸有泜水和石济水,两水相会流入大陆泽。氐人居泜水,齐人居济水。尧舜时期,商人先祖昭明带领商人由燕山经蒲吾(番吾)(河北平山县南)南迁夺居砥石(河北高邑、宁晋县)。部分氐人与箴姓齐人一同向西迁徙至甘肃省东南部的白龙江中游地带的武都(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自禽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榨都最大;自榨以东北,君长以什数月砒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自丹肋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

《通典·边防·氐》载:氐者,西戎之别种,在冉肋东北,广汉之西,君长数十,而白马最大。

《括地志·成州·上禄县》中,对白马氐族部落群体的分布地区作了具体说明:“陇右成州,武州皆白马氐,其豪族杨氏居成州仇池山上”,这说明在西汉武帝以前,氐族人民活动地区在今天甘肃南部与四川北部相邻的武都一带。

在武都氐族(白马氐族)人中,多有为箴姓齐人后裔,以齐为氏,世代相传至今。

7、源于蒙古族

《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1)蒙古族齐步樵氏,世居察哈尔(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汉化改为齐姓。

(2)蒙古族齐穆克氏,世居巴林(黑龙江伯力、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后汉化改为齐姓。

(3)蒙古族齐布齐努特氏,出自蒙古陈巴尔虎部,世居巴尔古(巴尔虎,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部),后汉化改为齐姓。

(4)蒙古族齐理克氏,世居巴林(今黑龙江伯力、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后汉化改为齐姓。

(5)蒙古族墨尔秦氏,亦称墨勒齐氏,世居台罕(今内蒙古科尔沁罕乌拉高格斯台自然保护区),后汉化改为齐姓。

8、源于满族

《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满族齐墨氏,世居义州(今朝鲜新义州“义州古城”),似元朝时期乞颜部之其木德氏,后汉化改为齐姓。

(2)满族齐达哷氏,亦称戚代勒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汉化改为齐姓。

(3)满族齐佳氏,为满族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齐家营(今内蒙古宁城齐家营子)等地,后汉化改为齐姓。

(4)满族齐克腾氏,汉义“箭杆”,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后汉化改为齐姓。

(5)满族喜塔喇氏,亦称奇特拉氏、奇塔喇氏、祁他氏、喜特勒那氏,汉义“指甲”或“插孔雀翎的管”,后汉化改为齐姓。

(6)满族奇德哩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汉化改为齐姓。

9、源于赫哲族

据史籍《清实录》记载,赫哲族奇楞氏,亦称奇勒里氏,奇勒尔人的姓氏,即赫哲族姓氏,世居黑龙江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汉化改为齐姓。

10、源于其他人士及民族改姓

如唐代宣城郡司马齐光之后,改为齐姓。据《元和姓纂》所载,唐代宣城郡司马齐光,原姓是,其后代改姓齐氏。

清朝时期,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一带地区的纳西族土把总,源于纳西族,属于汉化改姓为齐氏。

二、古齐国的演变

古齐国是由黄帝后裔十二姓之箴姓的分支有济氏齐人所建,后为东夷嬴人所代,最终在西周初期为炎帝后裔姜太公吕尚所灭。

(一)箴姓北齐国

1、箴姓齐人

齐人也称有济氏,是黄帝后裔十二姓之箴姓的分支,即济氏和滑氏。因箴姓一支居济水旁,称之为齐人。

《路史后纪五》载:黄帝之后有箴、济及滑,箴姓分也,后合以国为氏。

2、齐人居济

帝尧时期,箴姓齐人始居泜石,后称砥石(河北高邑、宁晋县)。

《风俗通义·四渎》: 济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沮。

《说文解字·水部》: 济: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

即古时大陆泽北岸有泜水和石济水。氐人居泜水,石济水也称古济水,因居齐人而得名。大陆泽(又叫巨鹿泽、广阿泽)是上古九泽之一,所在位置在今河北邢台境内,跨巨鹿、任县、平乡、南河、宁晋、隆荛等县。巨鹿郡因大陆泽而得名。

赞皇山位于今赞皇县西南六十里,济水出于赞皇山,东流至廮陶(宁晋县西南二十九里)入泜水。又東南流至高邑、柏乡入古大陆泽。

石济水又称济水、泲水,即今白沟水。砥石为泜水济水之合称。

3、齐人南迁

尧舜时期,商人先祖昭明带领商人由燕山经蒲吾(番吾)(河北平山县南)南迁夺居砥石(河北高邑、宁晋县)。箴姓齐人被迫南迁至济水之滨(河南濮阳市东范县南陈庄镇)。建立了箴姓齐国,称北齐国。即古陈邑之地。

《古今姓氏书辩证》载:鍼,陈僖公之孙鍼子,以所食邑为氏.其孙庄子,为卫大夫.八世孙宜臼奔楚,为筬尹。

《山海经》载:有北齐之国......

(二)赢姓南齐国

1、嬴人夺齐

夏太康时,东夷人有穷氏后羿夺取了夏朝政权。少昊后人赢姓东夷人顺势南下,征服、夺占了箴姓齐人济水之滨(河南濮阳市东范县南陈庄镇)的北齐国,从此箴姓北齐国为赢姓所代。箴姓齐人融入东夷嬴族。

《路史·国名纪乙》载:鍼姓,少昊氏之后嬴姓国。

《山海经·大荒北经》载:有山名齐州之山......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威(箴)姓,少昊之子,食黍。

2、齐国东迁

夏少康时,少康复国,赢姓北齐国东渡古黄河,迁古济水(即今黄河山东段)之西岸(山东临邑县)。带去济水之名,后此济水成为古四渎之一的“济水”。

《尚书·禹贡》载:导沇水东流为济,入河。又:济河惟兖州。

3、建立南齐

夏代中期,随着夏王朝的稳固和不断扩张,赢姓北齐国又被迫东迁至东夷人爽鸟氏故地。当齐人东迁至东夷人爽鸟氏故地,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逢山(南山)下的一片泉池之滨时(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南八里南山庄一带),就以齐命名为齐天渊和齐天水。在此重新建立赢姓齐国,称南齐国。称其地为“齐天”或天齐,即齐人的天下。齐人自此时有祀齐天渊的习俗,延至于今。

《太平寰宇记》载:“昌乐东南五十里营丘,本夏邑,商以前故国。当少昊时,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荝;汤时,有逢伯陵;周以封太公为营丘。”

《山东通志》载:“青州,古爽鸠之虚。

《禹贡》为青州,周为齐国。”据明嘉靖《青州府志》载:“少昊爽鸠氏,帝少昊之司寇也,帝以鸟名命官,司寇主击盗贼故名。今昌乐营丘是也。”

《续山东考古录》云:“古风质朴,以官名、人名为国名耳。”时营丘地,故爽鸠国之地。

营丘即“嬴丘”转音而来。因嬴姓齐国居此而得名。

4、臣服于商

商代时期,逢伯一支后人迁居于赢姓齐国之南,其地称逢伯陵。赢姓齐国臣服于同族商朝,成为商朝的东之大国。

(三)赢姓齐国的灭亡

西周初期,周武王灭商后,赢姓齐国与东夷十七国一道反周,周成王派周公姬旦及姜太公吕尚东进平剿叛乱。赢姓齐国(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南八里南山庄一带)为姜太公吕尚所灭,并占其地。

三、姜姓齐国

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姜太公吕尚于故嬴姓齐国之地(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南),建立了姜姓齐国。后为田氏所代。

(一)太公吕尚

1、吕尚之源

(1)吕尚

吕尚:姜姓,姜姓吕国人。也称:姜尚、姜太公、太公望、吕望,字子牙。是神农氏炎帝后裔四岳之后,姜姓吕国之分支后裔。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太公望吕尚者,......夏商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即姜尚原系帝神农氏四岳姜姓之后人,吕国的分支,又称吕尚、姜太公。吕国始起于“四岳”故地岳山(陕西陇县西)。

(2)吕部族迁徙

虞舜时期,吕部族东迁至吕川(陕西志丹县杏河镇),后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梁山(山西离石县东北,今为吕梁市)。

夏代初期,吕部族在吕梁山(山西吕梁市东)建立姜姓吕国。商代时期:姜姓吕国东南迁至霍太山吕城(山西霍州市西)。

2、吕尚投商

(1)商代后期,吕尚因是姜姓吕国之分支后裔,在吕国无大业,东行投商王朝别都朝歌(河南淇县),谋生于商。吕尚曾在朝歌(河南淇县)屠牛、棘津(河南孟津县)卖粮卖水,熟悉商民,掌握商情。

(2)商代末期,吕尚投商纣王,辅商。商纣王未用之。吕尚因不满商纣王,见周文王是明君,回周地渭水一带,研究兵法国策,并居磻溪谷(陕西宝鸡东),钓鱼为闲,等待时机。

《吕氏春秋》载:太公钓于兹泉,遇文王。

《水经·渭水注》载:磻溪,水出南山兹谷(称之兹泉)。

磻溪在今宝鸡市南,发源于终南山,北流经磻溪镇入渭水。磻溪镇东三十里有地名曰钓渭乡,其地在渭水南岸,传说即太公钓鱼处。

3、吕尚投周

(1)吕尚在渭水投靠周西伯(姬昌)辅佐周国复兴灭商。周西伯(姬昌)赏识吕尚才华,用吕尚、散宜生、闳夭为臣。

(2)商纣王见周国实力逐渐增大,便扣囚西伯(姬昌)于羑里(河南汤阴县北),吕尚在商别都朝歌(河南淇县)一带,又以屠牛、卖粮为掩护,搜集商纣王情报,并收集美女、金钱行贿商纣王,营救西伯(姬昌)。

(3)商纣王得知吕尚助周,捉拿吕尚,吕尚东逃至姜姓同族逢伯陵的故国东海之滨,即逢、纪国避难。在此期间又了解了商朝同族奄、徐、齐、博姑、淮夷等国的情况和动向。

(4)西伯(姬昌)回周后,自封为周文王,招回功臣吕尚,拜吕尚为军师,封为太公,称太公望。

《鬼谷子·午谷》载:吕尚三入殷朝,三就文王,然后合于文王。

(5)周文王死后,吕尚又辅佐周武王。周武王元年(公元前1046年),姜太公吕尚率领姜姓亲族国,由居地姜水(陕西宝鸡)出发东进。随周武王(姬发)经八百诸侯会同盟(其址在今获嘉县同盟山),助周武王(姬发)伐纣,在牧野(河南新乡南)大战商军,攻破商都朝歌(河南汲县),灭商建立了周王朝。姜太公成为周武王灭商大功臣。

(6)灭商后吕尚又奉武王之命,东进彭城(江苏徐州)一带,清剿了商亲族国。并在彭城(江苏徐州)附近建立了吕城(江苏铜城县),带去了吕梁山名(江苏铜城县南五十里)。以驻防商人。

《路史·国名纪已》曰:吕,徐之彭城东有吕梁城,五十九里,春秋为宋地,汉吕县。

《水经注》载:泗水过吕县南,历于石梁之山而为吕梁洪。

今江苏铜山县东有吕梁山,其下即吕梁洪。汉高祖皇后吕雉及兄弟吕禄、吕产,都是吕县人,即是留居吕城的吕人后裔。

4、吕尚东征

周成王元年(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姬发)2年卒,其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由周公旦和姜太公辅佐。商后裔武庚和三监(管、蔡、霍)叛乱反周。东夷商亲十七国(徐、奄、齐、莱等)借机叛乱反周。周成王命周公旦灭武庚、平定三监后东进剿东夷乱国,同时命姜太公率领姜姓亲族国,清剿山东半岛的东夷商亲的反叛国。

周成王三年(公元前1040年),姜太公率领姜姓亲族国剿灭了反周的东夷商亲族国,平定了山东半岛的东夷叛乱。姜太公率军征伐至曲海城(山东日照东吕乡)时,为稳固东之疆土,留吕氏一支亲族驻扎曲海城。曲海城吕氏后人在此立姜太公寺庙,后来人们误认为姜太公出生东海曲海城。

(二)姜姓齐国的建立

周成王四年(公元前1039年),为稳固东方,防止东夷再乱,周成王封姜太公吕尚在故齐国之地齐天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南八里南山庄一带)建立姜姓齐国。封周公旦于故奄国之地曲阜(山东曲阜)建立姬姓鲁国。形成犄角之势,以防东夷之乱,同时开拓边陲,教化东夷。

姜姓齐国最初立都于齐天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南八里南山庄一带),太公采用尊夷习俗、以夷治夷、不断扩张策略,领导原齐国人,发展国力、扩张疆土。后又建都于营丘(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

(三)姜姓齐国

1、姜姓齐国都城

(1)齐天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南八里南山庄一带),故东夷少昊赢姓齐国国都,姜太公始封在此为姜姓齐国国都。

(2)营 丘(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姜太公所建的齐国国都。

(3)薄姑城(山东博兴县南二十里)齐胡公姜静为躲避弟姜山及纪国(山东寿光)骚扰,迁胡公姜静的初封地薄姑城。

(4)营 丘(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北二里葛家庄西一带),齐献公姜山杀兄胡公姜静,夺君位迁都回营丘,在营丘东北筑建齐都城。

2、姜姓齐国的疆域

(1)武王时期:故齐国之地(山东淄博市一带)。

(2)成王时期:东至海,西至河(古黄河),南至穆陵(山东临朐县南穆陵关),北至无棣(山东无棣县),都营丘(山东临淄)。

(3)春秋时期:西至黄河(古黄河,河北东南部)、北至无棣(河北盐山县)、东至海、南至泰山南、东南至日照。

3、姜姓齐国的世系

姜 氏 齐 国 世 系 (共20世,32君,655年) 折叠

3、姜姓齐国的大事记

(1)助周灭商:公元前1046年,姜太公随周武王诸侯同盟,大战牧野、攻克商都,又东进清夷。为灭商建周立大功。

(2)清剿叛乱:公元前1043年,姜太公率姜亲族奉周成王之命,东进山东半岛平定东夷十七国反周叛乱。

(3)受封齐国:公元前1043年,周成王封姜太公在故齐国之地齐天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南八里南山庄一带)建立姜姓齐国。封其疆域为:东至海,西至河(古黄河),南至穆陵(山东临朐县南穆陵关),北至无棣(山东无棣县),都营丘(山东临淄区北),为侯爵国。

(4)争夺营丘:姜姓齐国建立后,其东面莱山的子姓莱国(山东黄县)向西过淄水抢占营丘(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并与姜姓齐国多次交战,最终姜姓齐国获胜,占有营丘(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并建都于营丘(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

(5)烹杀哀公:公元前869年,周厉王听纪国君纪炀侯谗言,招齐哀公进京,烹杀了齐哀公。从此齐国与纪国结为世仇。

(6)胡公迁都:公元前868年,齐胡公继位,为防纪国侵扰和弟姜山夺位,齐胡公将齐都由营丘(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迁至自己原封地薄姑城(山东博兴县南二十里)。

(7)献公夺位:公元前860年,齐胡公之弟姜山,攻破齐都薄姑城,杀死兄齐胡公,夺齐君位,称齐献公,并迁齐都回营丘(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在原营丘北筑建新都城(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北二里葛家庄西一带),仍称营丘。

(8)文公平乱:公元前815年,齐厉公昏愦暴虐,国民痛恨他,遂联络齐胡公之子入齐国攻杀厉公。胡公之子皆战死,齐人拥立厉公之子赤为国君,是为齐文公。齐文公继位后,把参与杀厉公的七十人全部处死,结束长达四十余年的齐国宫廷内乱。

(9)釐公称雄:齐釐公继位,先后与郑庄公及鲁隐公结盟,得到两国帮助,在其后十数年间齐釐公先后与鲁以宋殇公不向周天子朝觐而讨伐宋国、以郕国不听从周天主持与多国会盟,平定宋、卫与郑三国之间的斗争。齐国与盟国郑子之命令不而讨伐郕国、平定许国逼使许庄公出走,立其弟许桓公为国君、平定宋国华督之乱。公元前706年,齐釐公又在郑国公子忽帮助下打败狄戎,但是因赠送礼物给各盟国时,鲁、郑交恶,公元前702年,齐国在郑国要求下联郑伐鲁。公元前699年,又应宋国要求,联合宋、卫、燕三国讨伐郑国,齐国遂形成一个小霸之局面。

(10)襄公扩疆:齐襄公在位时,国力更强。在公元前690年,降服纪国。公元前686年,齐国又与鲁国讨伐郕国,郕国降齐。

(11)桓公称霸:公元前685年,齐大臣雍廪杀国君无知与太夫连称,国内无君,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相回国,鲁国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阻止公子小白国齐国,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咬舌吐血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迎公子小白回到临淄即位,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发兵迎击鲁国,在干时(今山东省桓台县)大战,鲁军败走。鲍叔牙给鲁庄公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人害怕,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让齐国成为强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 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 霸王之术,大喜过望,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另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 等小国。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第一位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将齐国的霸业推至高峰。

(12)诸子争位:齐桓公死后,在公元前643年至公元前598年的46年中,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争坐君位,长子(齐中废公)姜无诡3个月、次子(齐孝公)姜昭10年、三子(齐昭公)姜潘20年、四子(齐懿公)姜商人4年、五子(齐惠公)姜元10年(其中齐昭公之子姜舍1年),使齐国败落。

(13)灵公扩疆:公元前581年,齐灵公继位,奋发治齐,灭莱国,占领山东北部,使齐国疆域西至黄河(古黄河,河北东南部)、北至无棣(河北盐山县)、东至海、南至泰山南、东南至日照。

(14)齐国失霸:公元前555年,齐国因背盟伐鲁国。晋国帅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家诸侯兴师伐齐,齐灵公亲自率师御敌,在平阴被联军大败,自此无力称霸。

(15)晏婴相齐:晏婴,字仲,谥平,也称晏子。春秋时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晏子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公元前556年,其父晏弱死后,继任齐卿。曾奉景公之命,与晋联姻,曾预言齐国政权终将为田氏所取代。是齐 灵公,齐 庄公、齐 景公三帝的国卿,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 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晏子五短身材,“长不满六尺”,貌不出众,但足智多谋,刚正不阿,为齐国昌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16)田氏专权:公元前532年,惠公后代的栾氏被鲍氏、田氏(陈氏)联合所灭,栾施和高强奔鲁,齐国公族势力大大减弱。晏婴曾暗地里对叔向说:“齐国之政卒归于田氏矣”。公元前500年,晏婴去世,由高、国两家把持朝政。公元前489年,齐景公病重,遗命国夏、高张扶立少子公子荼为太子,驱逐群公子,迁他们至东莱。不久,田乞发动宫廷政变,灭高、国两家,高张被杀、国夏奔莒、晏圉奔鲁。田乞弑杀安孺子,与鲍牧及诸大夫另立年龄较长的公子阳生为国君,是为悼公。公元前485年,田成子田恒唆使大夫鲍息弑杀齐悼公,立公子壬为国君,是为简公。公元前481年,田恒发动政变,杀死了阚止和简公,拥立简公弟弟公子骜为国君,是为平公。自此之后,田恒独揽齐国大权,尽诛鲍、晏诸族。田氏家族专权于齐平公、宣公、康公三代。

4、姜姓齐国的灭亡

公元前391年,齐康公姜贷淫于酒妇人,不听政,被独掌齐国大权的太公田和,夺取齐国政权,并将齐康公姜贷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废为庶人,“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齐太公。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以显示别于姜姓齐国,史称“田氏代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并其食邑,姜太公至此绝祀。

4、姜太公后裔的姓氏

姜姓齐国自姜太公吕尚建国后,国势强大,延续绵长,支裔岐分,子孙繁衍,先后分出七十多姓氏。

齐 氏 邱 氏 丘 氏 尚 氏 望 氏

畅 氏 太公氏 骆 氏 国 氏 丁 氏

丁若氏 崔 氏 癸 氏 厉 氏 高 氏

高唐氏 卢 氏 柴 氏 东宫氏 士强氏

仲孙氏 齐季氏 子襄氏 东郭氏 大陆氏

移 氏 桓 氏 庆 氏 麻 氏 孝 氏

懿 氏 栾 氏 子雅氏 公旗氏 子尾氏

子乾氏 子渊氏 子工氏 子夏氏 雍门氏

闾邱氏 卢蒲氏 卢门氏 灵 氏 景 氏

翰公氏 公牵氏 公牛氏 白季氏 晏 氏

平 氏 左 氏 檀 氏 左丘氏 闾公氏

闾 氏 公纪氏 余邱氏 车门氏 虞邱氏

梁邱氏 即 氏 南郭氏 北郭氏 古蒲氏

卢胥氏 善戈氏

四、田氏齐国

公元前386年,姜姓齐国正式为田氏所代,后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一)田氏的起源

田氏起源于春秋时期妫姓陈国陈厉公之次子敬(仲完)

1、妫姓陈国

西周初期,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王朝,大封天下。周武王转封在虞城(山西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妫姓古虞国、舜帝后裔胡公满于故陈国之地陈州(宛丘,河南淮阳县),重新建立妫姓陈国。因胡公满之父妫遏父为周陶正官职,积极忠心效力周国,为周国立下了大功。胡公满又人品端正,周武王并将女儿太姬嫁给了胡公满。同时也因周人占有了妫姓虞国之地虞乡(山西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这里是周畿,又是进入山西的交通要道,只能封给姬姓宗族。故远封胡公满于江淮之地,为周王室把守南江。胡公满又称陈胡公。

2、陈完入齐

陈厉公二年,(公元前705年)生敬仲完。陈厉公让路过的周太史用《周易》为陈完卜卦。卦言吉兆:有国有土,利于朝见天子,为天子之宾。陈完会代替陈国做天子的诸侯,不在其本身,而再他子孙。如在它国,必是姜姓齐国,陈国衰亡后,陈完的子孙就要兴起。

陈宣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2年),宠妃生陈款,陈宣公为能使陈款即位,便杀了已立为太子的陈御寇。陈厉公之子陈完与太子御寇关系非常好,陈完怕因受株连被宣公所杀,于是离开陈国逃入齐国,改为田氏。齐桓公想任陈完(即田完、敬仲)为卿,田完说:“我作为寄居在外之臣,有幸能不做劳苦之役,就是您给我的恩惠了,我不敢担任高官。”桓公就让他做工正之官(负责制造的官职)。齐懿仲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妫完,先算一卦,卦辞说:“夫妻好比雄雌凤凰双双飞翔,鸣叫应和响亮清脆。妫姓的后人,将在姜姓之国蕃育昌盛。五代以后就将发达,地位与正卿并驾齐驱。八代以后,无人能与之相比。”

3、田氏崛起

齐景公时期,公子完(陈敬仲)的后代传五世至田桓子田无宇时,田氏施惠于民,田无宇(田桓子)以大斗出、小斗收等手段极力拉拢平民和失势的公族,使得民心所向,田氏因而强大。田氏的支系子孙田穰苴因打败晋、燕两军被任命为大司马,因田氏势力扩大而警惕的高张、国夏对齐景公说穰苴的坏话,司马穰苴被免官。田僖子田乞立志要除掉高氏和国氏

公元前532年,惠公后代的栾氏被鲍氏、田氏(陈氏)联合所灭,栾施和高强奔鲁,齐国公族势力大大减弱。晏婴曾暗地里对叔向说:“齐国之政卒归于田氏矣”。公元前500年,晏婴去世,由高、国两家把持朝政。公元前489年,景公病重,遗命国夏、高张扶立少子公子荼为太子,驱逐群公子,迁他们至东莱。不久,田乞发动宫廷政变,灭高、国两家,高张被杀、国夏奔莒、晏圉奔鲁。田乞弑杀安孺子,与鲍牧及诸大夫另立年龄较长的公子阳生为国君,是为悼公。公元前485年,田成子田恒唆使大夫鲍息弑杀齐悼公,立公子壬为国君,是为简公。并将大量领地划为自己的封邑,使得封地面积已超过国君的地盘。公元前481年,田恒发动政变,杀死了阚止和简公,拥立简公弟弟公子骜为国君,是为平公。自此之后,田恒独揽齐国大权,尽诛鲍、晏诸族。田氏家族专权于齐平公、宣公、康公三代。

(二)田氏齐国

1、田氏齐国的建立

公元前391年,齐康公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齐太公。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以显示别于姜姓齐国,史称“田氏代齐”。

2、田氏齐国的都城

(1)营丘(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田氏代齐后,仍居故姜姓齐都。

(2)莒城(山东莒县),齐缗王避燕出奔莒城,次年被臣下所杀。

(3)即墨(山东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齐襄王田法章避燕居此。

3、田氏齐国的疆域

田氏齐国的疆域最大时,北至今徐水县,西至高唐县,南至今徐州市,东至大海。

4、田氏齐国的世系

先田氏世系:

5、田氏齐国的大事记

(1)田氏代齐:公元前391年,齐康公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齐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以显示别于姜姓齐国,史称“田氏代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并其食邑,姜太公至此绝祀。

(2)战国称王:齐太公田和三传至其孙威王时,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任用田忌、孙膑为将,齐国遂变得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国大败魏国于桂陵(山东菏泽境内)。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国相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中了反间计攻打临淄、谋取邹忌,战败后逃亡至楚国。直至宣王即位后,才召他回国恢复旧职。

(3)秦齐称帝: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在孟轲劝说下,齐宣王命匡章率 “五都之兵”“北地之众”大败燕国。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国攻楚,大败楚国。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攻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十月,秦王称西帝,遣使立齐湣王为东帝,欲约与共伐赵。苏代劝说湣王后,湣王称帝二日后而复归王号。同年十二月,吕礼自齐入秦,秦王亦去帝复称为王。公元前286年,湣王灭宋国,南侵楚国,西侵三晋,齐国势到达巅峰。湣王意欲吞并二周,成为天子。

(4)乐毅破齐: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三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山东莒县)和即墨(山东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湣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湣王子法章为齐襄王。

(5)田单复国:燕军引兵东围即墨(山东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城中推举田单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公元前279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继位,田单使用反间计,使得乐毅被废除职务,燕惠王改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领,乐毅被迫出奔赵国。田单组织反攻,以“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

(6)田齐衰败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死后由其子田建即位,由母亲君王后辅政。公元前249年,君王后逝世后,王后的族弟后胜执政。后胜为人贪婪,在秦国不断贿赂之下,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对其余五国袖手旁观,也不加强战备。终于到五国灭亡后,齐王才顿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

6、田氏齐国的灭亡

公元前221年,秦王在灭亡韩、赵、魏、楚、燕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齐王建令齐军主力40万慌忙集结于西部,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建出城投降,田氏齐国灭亡。

(三)田氏齐国的后人

1、兵圣孙氏

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奔往齐国,改为田氏,他是孙武的直系祖先。陈完在齐国积极活动,至四世孙田桓子(田无宇)已官为“上大夫”。田桓子(田无宇),生五子:田武子(田开)、田僖子(田乞)、田昭子(田昭)、田书、子亶。其中田书于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乐安,赐姓孙氏,孙书(田书)便是孙武的祖父,孙书生孙凭,孙凭生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山东北部高青县一带)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

孙武春秋末期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后隐居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孙伯灵,是孙武的后代,战国时期军事家。出生于阿、鄄之间(山东菏泽市鄄城县北)。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后著有《孙膑兵法》。1972年2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孙膑兵法》。

2、新朝王莽

战国时期,田氏齐国至齐王建时(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

齐王建(田建)之孙、田昇之子田安,被秦末项羽封其为济北王,改为王氏,称王安。王安生王遂,王遂生王贺,王贺生王禁,王禁生王曼(汉新显王),王曼生王莽。故王莽陈氏(田氏)后人。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邯郸大名县),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新朝开国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皇帝位。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之辈。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因汉哀帝喜好男风,专宠董贤,荒淫无度,二十六岁遂死,皇权旁落的情况下,才被王莽乘机窃取大权。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义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共在位15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之后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

3、三国东吴

汉末时期,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第二十二代孙——孙坚,时任下邳(江苏邳州市)县丞,孙权为孙坚的第二子。孙权之父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孙权(公元182年-公元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武汉市)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南京市)。孙权称帝后,形成魏、吴、蜀三国鼎立之势。东吴国统治地域为今长江中下游,南至福建、两广及越南北部。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处置不当,引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党争。公元280年,为西晋所灭,历四帝、59年。

五、历史以齐为国号的其他政权

1、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政权

南齐(479年—502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为萧道成(子姓萧国后代)所建。萧道成是宋朝将领,在宋明帝在位期间担任右军将军。 宋明帝去世后,他与尚书令袁粲共同掌管朝政。公元474年,萧道成平定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的反叛,进爵为公,迁中领军将军,掌握了禁卫军,督五州军事。此时刘宋政权内斗激烈,萧道成逐渐掌握大权。

公元477年,萧道成杀后废帝刘昱,拥立其弟刘准继位。萧道成被封齐王。在这之后,萧道成铲除了忠于宋的袁粲、沈攸之等人。公元479年,萧道成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灭宋建齐。史称南齐或南朝齐(以与北朝的北齐相区别)或萧齐。

公元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梁王萧衍。萧衍称帝是为梁武帝,齐朝灭亡,齐是南朝五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仅有23年。

南齐君王世系:

2、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

北齐(550年—577年),又称“高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割据政权。

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其弟高洋袭位,这位“内虽明敏、貌若不足”的人,很快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即帝位。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北),史称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于577年被宿敌北周攻灭,享国二十八年。

北齐君王世系:

北齐皇帝世系表

六、齐姓的文化及发展

1、齐的名义

齐,齊(繁体):(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禾麦穗头长得平整的样子。小篆字形下面多了两条线,表示地面。本义:禾麦吐穗上平整)

《说文》:齊,禾麦吐穗上平也。

《礼记·曲礼》:立如齐。

《题笔阵图》(王羲之):上下方整,前后齐平。

《尔雅》:齐,疾也。

齐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在线转换:

齐的名义为:把残差不齐的野生小麦,培植成整齐家产的小麦。

3、齐姓图腾

齐姓图腾指生长排列非常整齐的麦穗。是齐人研究发明把残差不齐的野生小麦,培植成整齐家产的小麦,使得小麦种植、收割更加方便、多产。

3、齐姓的迁徙分布及人口繁衍

(1)齐姓的迁徙分布

春秋后期,有史料表明,齐姓开始向河南、河北等地播迁。秦汉之际,齐姓在北方的分布之地更多,并在高阳郡、中山郡、汝南郡等地形成大的聚落,后经繁衍,逐渐形成了齐姓高阳郡望、中山郡望、汝南郡望。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军阀纷争,夷族入侵,中原一带,十室九空,因高阳、中山二郡远离中原,而汝南郡地处中原腹地,汝南齐姓跟中原其他姓氏一样饱受战争之乱,无奈只得举族逃难。此际到唐初,汝南齐姓几遭灭顶之灾,迁徙于南方势在必行,本渴望战争一结束,即回归故里,无奈战火连绵,和平之境遥遥无期,只得安家定居,子孙留籍异乡。

唐代,由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高阳、中山二郡的齐姓繁衍的尤为昌盛,可谓枝繁叶茂,高官不断。而前期播迁到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的齐姓也发展起来。

宋元之际,由于赵构偏安江南,齐姓在南方分布更广,而北方之齐姓在外族统治后,反而战争较少,故此际北方齐姓依旧繁衍的很盛。明初,山西齐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明清之际,有少数齐姓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

清乾隆以后,河北、河南、山东之齐姓闯关东者甚众。如今,齐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东北三省和河北、河南为多,上述五省之齐姓约占全国汉族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现山东省邹城市齐姓人分布:北齐村、白石铺(齐岭)、东小刘、纪王城、严庄、纪沟、郭庄等;现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齐姓人分布:张营村一组(齐界口)、袁庄、吕庄等等。现河南省辉县市有齐庄村,齐姓之人群居,另有齐氏宗祠,年代久远。河北昌黎县, 齐姓, 明朝万历年间, 由山东,兖州府,迁入,现为昌黎县一大姓。耕读世家,先祖:齐大勇,为清朝,雍正八年,状元。

(2)齐姓的人口繁衍

宋朝时期,齐姓大约有近8万人,主要分布于安徽、河北、江西、山东、河南、甘肃等,此六省大约占全国齐姓人口的90%,排在第一百三十位以后。

明朝时期,齐姓大约仍有近8万人门派在第一百六十位之后。宋、元、明600年中人口基本没有增加。当时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四省是齐姓比较集中的地区,大约占齐姓总人口的76%。其次在浙江和江西。齐姓的聚集中心基本在北部偏东。

当代齐姓的人口约140万,为全国第一百二十三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1%。自宋朝以来1000年中,齐姓人口增加率呈∨形的态势。齐姓的第一大省为河北,大约占全国齐姓人口的16.6%。齐姓目前分布主要在河北、辽宁、河南、吉林四省,大约占全国齐姓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黑龙江、山东、安徽、山西,这四省又集中了20%。全国形成了以冀辽为中心经中原,西联晋陕,北挺东北的齐姓分布带。

齐姓的人群中分布在冀京津、黑吉辽、山东大部、内蒙古东部、山西东北端、陕甘宁交界区、川甘青连接地,齐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为0.21%,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5%以上,以上区域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8%,居住了齐姓人口的53%。在河南、山东南段、内蒙古中部、晋陕甘宁大部、新疆西北、鄂皖苏北部,齐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为0.14%—0.21%之间,以上区域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5.3%,居住了齐姓人口的24%。

4、齐姓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高阳郡:战国时期为高阳邑,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47~167年)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晋朝泰始初期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时辖四县,辖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地。北魏时期置青州高阳郡,辖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县西北部一带。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

中山郡:中国古代称“中山”者有四:战国时期原为顾国的都城(今河北定县),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河北平山),周郝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秦朝时期归属于巨鹿郡。西汉汉高祖刘邦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汉景帝执政时期改回为中山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与河北省正定县之间一带,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国、唐县、新乐、无极、满城、完县、望都和保定一带;南北朝时期后燕以为都城;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国置郡。宋朝时期以定州为中山府,治所为安喜(今河北定县)。宋朝时期的香山县;民国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民国政府将其改为中山县,今为广东中山市,孙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2)堂号

中山堂:以望立堂。

高阳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简礼堂:姜太公以礼治国,即“我简其君臣,礼其从俗。”。简化君臣之间的交往,一切礼仪从俗。

4、齐姓名人

(1)齐姓历史名人

齐 盖:西汉平帝封北平大将军、险渎侯,又封关内侯。

齐万年:西晋时氐族豪帅,氐羌人民起义领袖。

齐 映:唐代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判官等职,平章事(位同宰相)。

齐 抗:唐代监察御史、侍御史、户部员外郎、仓部郎中、中书侍郎。

齐 廓:宋代梧州推官累迁太常博士、知审刑详议官,知通、泰州。

齐季若:唐代进士,“皆天下伟杰之士,号曰龙虎榜”。

齐 唐:宋代官吏、学者。著有《学苑精英》、《少微集》。

齐天觉:宋代学者,任温州天富知监,赣州佥判。

齐德之:元代名医。编成《外科精义》三卷,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

齐 泰:明初大臣。兵部尚书,授太祖命,辅建文帝,声讨燕王。

齐之鸾:明代进士,著有《蓉川集》、《奏疏》、《南征纪行》等书。

齐 慎:清代提督。因镇压白莲教、天理教、张格尔叛乱有功。

齐召南:清代大臣、学者。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科,累官至礼部侍郎。

齐大勇:清朝状元。官至湖广提督,他在生前多次征战西南。

齐周华:清代旅行家。好游览,足迹遍及天下,著有《五岳游草》等。

齐彦槐:清代官吏、学者。以诗文书法知名于世,有《梅麓联存》等。

齐承彦:清代大臣。道光举人,初为刑部主事,后官至刑部尚书。

(2)齐姓近、现代名人

齐燮元:北洋派直系军阀。曾任江苏督军、绥靖军总司令等职。

齐振林:北洋常备军任陆军部军学司司长,1925年任陆军部次长。

齐如山:京剧理论家、戏曲家。编辑出版《戏剧丛刊》、《国剧画报》。齐白石:著名画家、篆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齐怀远: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任。

齐花坦: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河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齐 骥:曾任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齐 勇:少将军衔。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

齐钉根:少将军衔。任解放军第15军副军长,空降兵第15军副军长。

齐正钧:中将军衔。任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

齐仲亨:中将军衔。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

齐连运:中将军衔。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4617起名大全 男孩廖范姓氏起名电脑算命生辰八字男孩子取名字周易这个周公解梦卖二手车的公司起名周易好名字免费打分姓薛的怎么起名字新潮的男婴起名周公解梦梦到蛇缠脚最新最全周公解梦给孩子起名字很重要吗周公解梦梦见老婆怀孕周易起名和富贵起名哪个好中华周易网免费算命徐姓女孩起名四个字听起大气的名字猪朱姓宝宝起名倪海厦 周易黄金td周五交易时间健康国际有限公司起名中华周易网卖花生秧应该起什么名男孩起名 周易铝扣板天花起名午托班起名琛字起名的寓意怎么样给馒头店起名侵犯名誉权起诉梦见女人周公解梦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今日春分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奥运男篮美国塞尔维亚同组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国标起草人:淀粉肠是低配版火腿肠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杨倩无缘巴黎奥运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记者:伊万改变了国足氛围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

4617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