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
传统文化
百家姓
姓氏研究

卢姓历史渊源是什么呢,发展到现在有怎样的变化呢?

想了解卢姓的历史起源,发展,及目前分布状况
关注者
22
被浏览
24,397

6 个回答

有兴趣的话请关注姓氏百科微信公众号。

卢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姬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春秋时期的高傒为卢姓始祖。

卢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7位。至2010年,按人口来排行,卢姓在中国大陆为第42位,在台湾地区为第39位。中国卢姓总人口约650万,约占汉族人口的0.47%,以广东、河北、广西三地居多,三省区卢姓约占中国汉族卢姓人员的48%。

姓氏来源

1、出自姜姓,为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因居于姜水流域而得氏。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四岳,他们与姬姓周族结成联盟,最后终于打败了商纣王,灭了商朝)神农氏之后裔。西周时,有炎帝的后裔姜姓,字子牙的,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名尚。

2、出自复姓改单姓卢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以卢蒲为姓的一支,出自姜姓,是传自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那位齐桓公,到后来,纷纷改了单字的卢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代北(今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端)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芦氏改为汉字单姓卢氏。

3、出自他姓赐卢氏。隋炀帝时,河间人章仇(复姓)太翼,善天文,赐姓卢氏。

4、出自他姓改卢姓。如范阳有雷氏,以卢氏为著,又以雷、卢音相近,所以在后周初改姓卢氏。还有,唐时,三原(今属陕西)有闾氏,讹为卢氏。

5、古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有姓“莫芦”的,后来改为姓“芦”,再后来则去掉草字头,归于卢姓。又有少数民族姓“吐伏卢”、“豆卢”或“奚什卢”的,也改为姓卢。

6、春秋时代的庐子国,有人以“庐”为姓,后则改为卢。

得姓始祖

高傒(傒公)。傒公是吕尚的十一世裔孙,任齐国正卿,因屡建丰功,故受封于卢(卢以故城卢邑为中心。卢邑址在今山东省长清县偏西南),其子孙遂以卢为姓。傒公“厚德载物”的品德普遍获得人们的赞许,为史家所称颂。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孙无知勾结边将管至父和连称,杀了齐襄公自立为君。此行为引起齐国臣民的不满,便求助于国舅高傒,高傒接受了群臣的要求,邀请管、连二人来家赴宴,二人于席间被预伏甲兵斩杀,然后高傒迎立姜小白回来继位,就是后来成为春秋霸主的齐桓公。齐桓公在登位(公元前685年)之初,为了表彰傒公在内政外交两方面对齐国做出的卓越贡献,把卢邑(故址在今山东省长清县)封给傒公,其子孙以邑为姓。傒公便成为卢姓的得姓始祖。

参考资料: 【卢】得姓始祖:高傒(傒公),起源有六种说法

发布于 2016-02-29 14:50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lú

注音:ㄌㄩˊ

繁体字:盧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卜

简体部首:卜



卢的部首笔画:2

总笔画:5

笔 顺:竖横折横撇



五笔86:HNE

五笔98:HNR

五行:火

UniCode:U+5362

四角号码:21207

仓颉:YS

GBK编码:C2AC

规范汉字编号:0230



饭器。

黑色:“卢弓一,卢矢百”。

古同“垆”,酒家安放盛酒器的土墩子。

姓。


<名,形>

(1) (形声。甲骨文字形,从皿,虎声。本义:饭器)

(2) 同本义

卢,饭器也。——《说文》

(3) 通“庐”。房屋

君卢屋妾。——《荀子·富国》

(4) 瞳人

玉女无所眺其清卢兮。——《汉书·扬雄传》

(5) 通“颅”。头盖骨

蹶蹏足以破卢陷匈。——《淮南子·修务》

(6) 〈形〉 黑色

卢弓一。——《书·文侯之命》

是犹绁韩卢而责之获也。——《汉书·王莽传下》。师古曰:“韩卢,古 韩国之名犬也。黑色曰卢。”

卢奴城内西北隅有水,渊而不流,…水色正黑,俗名曰‘黑水池’。水黑曰卢,不流曰奴,故此城藉水以取名矣。——《水经注·滱水》

上九。与荼有守,辞于卢首不殆。——汉· 扬雄《太玄经》。范望注:荼,白也;卢,黑也。

于是乎卢橘夏熟。——《史记·司马相如传》

(7) 又如:卢弓;卢矢;卢瞳(黑眼珠);卢狗(即韩卢。战国时韩国良犬);卢猎(即卢鹊);卢鹊(古代良犬韩卢、宋鹊的并称。亦泛指良犬);卢卢(呼犬声)

(8) 姓


三、姓氏起源

1、源于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文公子名高,食采于卢邑(今山东长清县) ,其后人以卢为氏。

2、源于姬姓,以封邑名称为氏。东周时期,舅犯助晋文公姬重耳战胜楚国,因功封邑于昝邑(今河南唐河昝岗),舅犯之子贾季封邑于五鹿(今河南清丰),舅犯后人以卢为氏。

3、以国为氏。春秋时期,有庐子国(今安徽省合肥市),卢氏为庐子国戢黎之后。



4、以官职为氏:

①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若卢令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若卢令丞,为弓箭手统领,主弩射;后逐渐转为主管监狱的官吏,就是典狱官;秦汉时期隶属于少府管辖)。若卢令丞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若卢氏,后简化为单姓卢氏者;

②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当卢令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当卢令丞,为专职掌管酿酒、煮酒的官吏,隶属于少府管辖)。当卢令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当卢氏,后简化为单姓卢氏者。

5、以兵器名为氏。欧冶子所锻越剑,名湛卢。

6、源于改姓而来:

①复姓改单姓卢氏。齐桓公后裔有以封地为卢蒲氏、葛卢氏,后改成单字的卢氏。北魏时期,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芦氏改为汉字单姓卢氏。

②帝王赐姓为氏。隋炀帝杨广赐予河间人章仇太翼为单字卢氏;祖籍河北范阳(今河南光山)雷氏家族人氏,被北周皇帝宇文觉改为卢氏;祖籍三原(今陕西三原)闾氏族人闾云保,被唐高宗李治赐准改姓为卢氏。

③少数民族改姓卢姓。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鲜卑族有姓“莫芦”的,改为姓“芦”,后去掉草字头,归于卢姓。又有少数民族姓“吐伏卢”、“豆卢”或“奚什卢”的,也改为姓卢。

源于西南夷,出自明朝时期西南从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有一个从族,为古百越民族一支,在明朝时期有取汉姓为卢氏者。

源于赫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居住于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卢如火氏,改汉姓为卢。

源于满族,属汉化改姓为氏。满族泰楚噜氏和喜瞻氏,在明清时期,有改为卢姓的。




四、得姓始祖

高傒(傒公)。傒公是吕尚十一世裔孙,任齐国正卿,因屡建丰功,受封于卢,其子孙遂以卢为姓。

齐桓公在登位(公元前685年)之初,为了表彰傒公在内政外交两方面对齐国做出的贡献,把卢邑(卢邑址在今山东省长清县偏西南)封给傒公,其子孙以邑为姓。傒公便成为卢姓的得姓始祖。


五、人口分布

卢姓主要发源于山东,后逐渐向西、向南播迁。

先秦时期,卢姓活动地区主要在山东、湖北、河北地区。秦汉时期,卢姓在北方地区繁衍。魏晋南北朝之际,卢姓开始大举南迁。唐末卢姓入闽,宋时入粤。元明清之际,卢姓遍及中国大部分地区。

宋朝时期,卢姓约有26万人,约占宋朝人口的0.34%,排在第六十二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浙江,三省卢姓约占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河北、福建、安徽、广西、江苏,五省卢姓也约占总人口的44%。山东为卢姓人口第一大省,居住了总人口的22%。卢姓形成鲁豫冀、浙闽两大块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卢姓约有51万人,约占明朝人口的0.55%,排在第四十位。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苏,三省卢姓约占总人口的47%;其次分布于福建、广东、山东、湖北、山西,五省卢姓约占总人口的37%。浙江卢姓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9%,为卢姓第一大省。卢姓人口流动从北向东南迁移,形成了浙赣苏、闽粤两大块人口聚集中心,卢姓中心由北向东南漂移。



当代,卢姓人口约有650万,约占中国汉族人口0.47%,排在第四十二位。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二省区,两省区约占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安徽、河北、甘肃,六省卢姓约占总人口29%。卢姓人口分布示意图表明:在桂粤海、贵湘大部、赣闽台南部、云南东部、浙江东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卢姓在当地人口比例多为0.48%以上,上述地区居住了大约56%的卢姓人群;在北起青海湖以东、南到云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其他地区,卢姓在当地人口比例多为0.24%一0.56%之间,上述地区居住了大约40%的卢姓人群。中国大陆形成了以两广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卢姓聚集地区。




六、家谱文献

中国卢氏族谱三卷,(清)卢崧编,清乾隆40年(公元1775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常山卢田黄氏宗谱,著者待考,时间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宁波甬上卢氏谱稿四卷,著者待考,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敬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浙江宁波甬上卢氏宗谱四卷,(清)卢光增识修,清光绪29年(公元1903年)敬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浙江宁波甬上卢氏敬睦堂宗谱八卷,首两卷、末两卷,(清)黄家来、章心泉等纂修,清光绪29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浙江宁波甬上卢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袁声伯、卢宗侃等纂修,民国36年(公元1947年)敬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浙江余姚梅川卢氏宗谱二卷,(清)胡家耀纂修、卢圣范主修,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敬承堂敬睦堂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浙江象山卢氏宗谱十八卷,(民国)包篑纂,民国37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嘉兴卢氏宗谱,(氏国)卢学溥修,民国24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浙江湖州卢氏宗谱二卷,(民国)卢廷杰重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浙江新昌彩烟卢氏宗谱十四卷,(民国)卢学明、卢学荣等纂修,民国36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

浙江兰溪卢氏宗谱五卷,(民国)卢福绥、卢鸿昌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兰溪卢氏宗谱六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东阳卢氏家乘,著者待考,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浙江东阳三峰卢氏家志十八卷,(清)卢潮生纂,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肃雍堂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东阳安溪长堤卢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卢标纂,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东阳雅溪卢氏宗谱三十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临海洋渡卢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卢幼姚纂,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天台义里卢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清)卢篪年重修,卢宗植、卢家锦纂,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浙江缙云白竹卢氏宗谱,(现代)卢文富、卢周元等修,

浙江缙云白陇卢氏族志,(现代)卢嗣仝、卢仕田等修,



湖南中湘甍门湾卢氏五修族谱二十卷,(民国)卢忠炽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德馨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

湖南宁乡卢氏族谱八卷,(清)卢耀南、卢邦采、卢麟书纂,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范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湖南宁乡卢氏重修族谱十二卷,(清)卢曙斋、卢钟毓纂修,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宁乡卢氏六修族谱九卷,末三卷,(民国)卢子谦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石印本

江西宜春集溪卢氏族谱二卷,(清)卢丙章等纂修,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范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江西万载观溪卢氏族谱,(清)卢及芝等纂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万载观溪卢氏族谱,(清)卢光灿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万载观溪卢氏族谱,(清)卢光灿等纂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万载墨溪卢氏族谱,(清)卢洪烈修,

江苏宝应卢氏家谱八卷,首一卷、补遗一卷,(民国)卢守愚纂修,

江苏镇江润州关沙卢氏五修宗谱,(清)卢家椿、卢家桢等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镇江润州开沙卢氏六修宗谱十二卷,(民国)卢金坤总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铅印本十四册

江苏常州卢氏三修宗谱十四卷,(清)卢品璋纂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台湾台北卢氏家谱,(清)卢元璞序,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

四川彭山卢氏族谱一卷,(民国)卢士选纂修,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福建漳州卢氏家谱,(清)卢元朴方序,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手抄本一册

福建平和卢氏宗谱,(清)卢元朴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手抄本一册

山东苗村卢氏族谱,(民国)卢方然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

山东德州卢氏家谱六卷,(清)卢见曾编,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湖北黄冈卢氏宗谱八卷,首二卷,(民国)卢尧卿督理,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敦本堂木刻、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续刻本

贵州遵义范阳卢氏宗谱,(清)卢同元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稿本

河南宝应卢氏家谱八卷,首一卷,(民国)卢守愚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安徽太湖县任卢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任毓兰等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夺标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

北京顺义范阳卢氏族谱十二卷,卢贵谦等修,金瓯堂石印本

范阳郡卢氏族谱统谱,(现代)卢氏族谱编委会纂修,1996年铅印本一册

广东四会卢氏族谱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贵州遵义范阳卢氏宗谱,(清)卢同元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稿本一册

卢氏族谱,著者待考,明朝年间手抄本

卢氏木本水源,(清)卢元璞序,清朝年间手抄本一册

卢氏家谱,(清)卢经世纂修,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手抄本四册

卢氏宗谱十四卷,(清)卢殿纶纂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七、郡望堂号

郡望

范阳郡:秦朝时期置郡,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西晋时期改为范阳国,北魏时期复改回范阳郡。

河南郡:西汉时期改置,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民国时期置河南省。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西汉时期置郡,辖地在今河北河间一带。

淮阳郡:西汉时期置淮阳国,汉成帝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市、鹿邑县、太康县、柘城县、扶沟县一带。

弋阳郡:汉朝初期为弋阳国,三国曹魏改为郡,治所在弋阳县(今河南潢川西部)。

三原郡:即今山西省朔州市。战国时期,朔州归入赵国版图。秦朝时期置雁门郡,治所在善无(今右玉县)。

顿兵郡:亦称彭城、北徐州(今江苏省的徐州市)。



堂号

范阳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淮阳堂:以望立堂。

弋阳堂:以望立堂。

三原堂:以望立堂。

顿兵堂:以望立堂。

专经堂:东汉卢植,少年时和郑玄一起拜马融为师。马融在讲坛上设绛纱帐,帐后设女乐,在帐前讲书。卢植只专心听讲,几年从没看女乐一眼。卢氏后人即以“专经堂”为堂号。

讲述堂:明朝大理学家卢一诚,著有《四书讲述》。卢氏子弟以“讲述堂”为堂号,以纪念卢一诚。

考礼堂:北魏时期范阳人卢辩,官至太学博士,著有注解大戴礼记等书。卢氏后人为纪念卢辩“考礼”的功绩,以考礼堂为堂号。

得闲堂:缘起于卢孝标的《得闲堂集》。

抱经堂:清朝学者卢文弓召,取号抱经,把自己的书斋称抱经堂。卢氏后人以”抱经堂“为堂号。

显承堂:源于福建省漳州市天宝镇卢姓宗祠,意在于彰显先祖卢如金将军功绩。


八、字辈排行

湖北广水汉川,宗祖承先业,继起著大名,鸿儒天朝贵,孝友振家声。秉良方任重,华州育贤能,品高才学广,志远辉金廷

广东潮州,惠泽益千万尚学士应光淑德在儒修诗书敏以求邦家瞻硕范平治裕鸿猷

广西藤县,盛世有贤良生才应运倡能为成大业直达进朝堂

四川盐亭,上山,发元长安里,迁居太极河,万年是盐泽,福禄有山多

重庆垫江,德荫承宗祖,传家道自光,诗书鸿远绍,永代庆荣昌

福建福州,生财有道卿相贤良才能俊秀成功可永修善克昌学宗孔孟邦国时光,天蔚日宏世代兴隆诗书济美忠孝连芳文章启运礼乐传家积德为宝作述辉明

江西铜鼓,日新全美德礼义振人纲道通和顺性雍睦裕嘉祥忠贤方晋拔泽远庆源长

湖南益阳,元基开德浩天允廷时中光明惟正达万世定荣封孝友本立启秀承宗克家傅业远芧芳声礼乐昭先铎诗书裕后昆文章华上国经济赞升平

江苏丹徒,家世兆兴克昌厚德树光培金润东其长中正广大启秀发祥

浙江灵山,礼义廉能惠爱慈谨雅淑淳清尊荣显耀谟烈鼎新肃雍敦睦伦叙修明渊源昭穆

河南信阳,景长有明广德泽耀祖昌

安徽庐江,根喜茂源士明大学道德日生克正邦国其家必兴(柯坦镇)云振之世德文佳美成业荣昌光宗思永传绍怀长(矾山镇)

山东省济阳,连新济世钦成宪宝贾宏惠泽宗汉佐名良




九、姓氏名人

西汉,卢绾,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太尉,燕王,楚汉战争中,官至太尉,助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被封为燕王(今北京)。

东汉,卢芳,安定郡三水县(今宁夏同心),地方割据首领,曾被匈奴单于立为帝。公元40年投降东汉,被封为代王。卢芳是卢氏唯一称帝的人。

东汉,卢植,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大臣,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董卓专权用事,议谋废立,众皆唯唯,植独抗论。

东晋,卢循,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农民起义领袖,为士族出身。

北周,卢辩,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大将,北周世宗死时,官至大将军。

唐朝,卢群,范阳(今北京市)人,诗人,以劲正闻,官至郑滑节度使。卢群为范阳名门望族之一。

唐代,卢纶,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人,诗人,所作诗歌多送别酬答之作,少数反映边塞军士生活,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遗有《卢纶集》。

明朝,卢镗,汝宁卫(汝南)人,大将,在浙东参与水陆十余战,斩敌千余,成为抗倭名将,名仅次于戚继光、俞大猷。



唐代,卢仝,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诗人,苦读书,不愿出仕,其诗多反映民间疾苦,好饮茶,为茶歌。

唐朝,卢鸿,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画家,嵩山隐士,拒绝出仕,工籀书,擅山水树石。

元代,卢挚,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文学家,诗文与刘因,姚遂齐名,世称“刘卢”、“姚卢”,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清朝,卢坤,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大臣,在道光初年历任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要职。

隋代,卢思道,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官员,隋文帝驾崩,写挽歌八首,时称“八米卢郎”。

唐朝,卢照邻,幽州范阳人,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所作诗多忧苦愤激之词,以《长安古意》最为有名。

宋代,卢祖皋,浙江省永嘉人,诗人,工乐府,词风朴素,意境清远,有《蒲江集》。

明代,卢象升,江苏省宜兴人,将领,抗清战争中,战死沙场。

清朝,卢文绍,浙江余姚人,古籍校勘家,著有《群书拾补》。

清末,卢贤拔,广西渌州(今桂平)人,官员,北洋军师长。

民国,卢永祥,济阳人,军阀,段祺瑞当政后被任命为江苏宣抚使。

中华民国,卢慕贞,广东香山县(今珠海市)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原配夫人。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

荀卿庠 >>>


1.《荀子》-传统文化,国学经典。

劝学篇修身篇不苟篇荣辱篇

非相篇仲尼篇儒效篇王制上

王制下富国篇王霸篇君道篇

臣道篇致士篇议兵篇强国篇

天论篇正论篇礼论篇乐论篇

解蔽篇正名篇性恶篇君子篇

成相篇大略篇宥坐篇子道篇

法行篇哀公篇尧问篇

赋篇非十二子


2.《百家姓》-姓氏文化,家族历史。

已经整理发布的中华姓氏拼音排序查询:

a 安

b 伯柏贝鲍毕卞卜贝

c 程陈褚曹昌春岑常成蔡

d 窦狄戴董杜刁

f 辅冯范凤方酆费傅伏樊

g 苟芶 勾 句葛郭顾高

h 郇韩华花亥贺郝黄和胡霍

j 蒋晋金姜己节计纪贾江季

k 况孔开康柯

l李刘吕郎鲁柳礼廉雷罗乐路娄蓝梁骆凌

m 马苗孟穆毛米明茅闵麻梅

n 年倪宁

p 潘彭皮平庞

q 钱秦戚乔齐祁屈强邱

r 任仁阮

s 孙沈司施水苏舒史时邵宋盛师

t 涂陶唐汤滕谈童田

w 吴王卫魏韦邬伍汪危万

x 荀寻邢许席谢奚徐心信孝薛萧 肖解熊项夏

y 杨尤严喻 谕 渝云 陨 妘 芸 贠 员

俞袁义殷于余元尹姚禹颜虞

z 赵周郑臧朱自张俎(且)邹章中行智知忠湛祝钟支

发布于 2022-11-08 22:16
广东广西特有姓氏:680万的卢姓起源、分布在哪里?
731 播放 · 2 赞同
广东广西常见的姓氏:卢姓分布在哪里?起源是什么?你有姓卢的朋友吗?
发布于 2023-06-24 22:23· 85 次播放

谢邀,大半年没上知乎答的迟了真是抱歉,因为我不是这个专业的,去图书馆找了好久书在哪个区来着!要是有不对, 欢迎指正。

闲话不多说开始。

1 第一个是源于姜姓,春秋时期齐国(就是姜太公的后裔)有一个公子姓高,叫高溪,封地在卢邑,后人都已此为氏。高溪一般认为是卢姓的始祖。

2 第二个是源于姬姓,上溯到舅犯(起的这洋气名字)帮助静晋文公重耳战胜楚国,因功封在暂邑(顺便说一句,这个也是昝姓由来之一),后来有个人(这块照片没拍好,看不清(;`O´)o)封到九鹿,今是河南开封,后代逐渐由鹿姓,转变为卢姓。

时间不够→_→了,待会接着答

哎嘿嘿嘿嘿!

我忘了答题了,于是拍的照片早不见了,写的总结归纳被外星人偷走了(你走开)我内心其實是受到了一万点伤害的!

但看到有知友很干净利索的答了题后,甚感欣慰(笑)

编辑于 2016-05-22 00:48

哦,百家讲坛有说,具体看呗



卢姓分南北两支。南方卢姓是**后裔,具体忘了,北方卢姓是北魏孝文帝赐给一支部族的汉姓…所以北方的卢姓应该是鲜卑族的一支………很久之前看过的…只记得这些了…

编辑于 2016-02-16 20:12

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到底该走哪条路呢?

卢植站在十字路口陷入沉思,仿佛面对的不是回家的老路,而是生死难料的人生三岔口,一步踏错就意味着被抬回老家。

他这辈子活得相当完美,为文撰写《汉记》著作等身,论武征讨黄巾军平定叛乱,然而想起董卓的眼神又难免心生忧虑。

前有黄土飞扬,后有追兵隐现,卢植抬起头仰望着浩浩乾坤,不远处的随从们在交头接耳,有位老仆走到跟前悄声问道:

老爷,咱是告老还乡还是携款潜逃?

一位少年,站在十字路口。

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扶风郡,听说大儒马融在老家设帐讲学,东汉各地的年轻学子们纷纷前往。

一方面是马融的学识名望很高,另一方面或许是他的外戚身份,双重诱惑惹得小辈们跃跃欲试,万一登堂入室就意味着前程远大。

秦岭巍巍,渭水汤汤。

从燕赵大地走进周秦故都,一路见闻撑大了少年的格局,还结识了同样去求学的郑玄,说起郑大哥的身世当真挺贫贱的。

老郑家数代人种地为生,偏偏郑玄自幼喜欢读书写字,八九岁的时候就精通算术,卖菜卖西瓜啥的连草稿纸都不需要。

读完五经又研究天文星象,郑老爹看到儿子的书呆样就来气,家境贫寒无力供他继续读书,乡里有人推荐他做临时工还不干。

非我所志,不在所愿也。

少年望着郑大哥的书呆样,却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一丝纯净,郑玄吃完少年包袱里的干粮,擦着嘴说道:老哥的志愿是注遍群经。

这口气显然比饭量还要大,少年却并不觉得他是在吹牛,两人走到齐家埠渡口时,少年扭头朝着郑玄说道:小弟不才,只想安邦定国。

卢植,咱们到啦!


滚出去!克里马擦的!

八十多岁的马融吹胡子瞪眼,朝着心猿意马的学生高声怒吼,这位大儒讲课的风格比较另类,请来美女乐团在台上跳舞助兴(见秦岭一白.马融篇)。

看到有些学生盯着舞女发呆,满嘴哈喇子连课本都打湿了,马融认为这种心性不适合读书,还不如早早地去学点其他手艺。

一批人被赶走了,卢植的座次又往前挪了挪。

他对女伶丝竹没什么兴趣,全神贯注的望着马融那张老脸,唯恐落下哪句经典要义的解读,毕竟马老师的口头禅是好话不说二遍。

师徒不同于父子,因为两者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师徒类似于父子,他们有血缘之外的传承关系,这种缔结往往取决于脾性和悟性。

卢植靠着态度端正脱颖而出,又凭借领悟深彻而登堂入室,数年苦读之后尽得马融真传,他和郑玄都属于大浪淘沙淘出来的真金。

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

夜幕下,渭水边,烤肉香味弥漫,一群学霸正往火堆里面添柴,郑玄从卢植手里接过酒瓶,边喝边感慨道:七年了,时间真快啊...

卢植醉眼朦胧的望着郑玄,郑大哥已经开始给群经作注了,自己的理想却依然无从下手,就好像丹田胀满却不懂得如何释放。

卢植抓起烤熟的兔腿大口咀嚼,又拿起酒瓶咕咚咕咚狂灌,脚下打着趔趄还傲然说道:小弟治国第一,平乱第二,喝酒第三,文才第四!

小子,你喝多了吧!


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马融摸着白花花的胡须,欣慰地朝着前来辞行的郑玄说道,得意弟子不会辱没老师的名头,而且会将老辈的毕生心血发扬光大。

卢植收拾好包袱也要走了,说是回老家效仿老师开班讲学,马融望着仪表堂堂的卢植笑了笑,沧桑的笑容就好像命运那般捉摸不透。

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

卢植回到老家找了个地方,刚摆好课桌板凳就有人来报名,那人说他是中山靖王之后,眼下靠织席贩履来压制皇族血脉。

扯来扯去也不说交学费,问完老师多大脚就塞给一堆草鞋,卢植询问需不需要找零时,那人很大气的挥手说道:断码清仓,不值钱。

那人径直跑到第一排坐下,卢植哭笑不得的感叹真是个人才,没过会太守的女婿也来了,张口就问保教费和餐费是咋收的。

卢植并不指望办学赚钱,而是像老师马融那样聚集名气,刚说完听课不要钱但是生活费自理,就听见第一排传来撕心裂肺的哀嚎声。

公孙瓒是吧,你去看看刘备同学咋了。


168年,汉灵帝继位。

窦武拥立有功被封为大将军,老窦家说起来也是名门望族,祖上窦融是云台二十八将,东汉开国之后的恩宠无与伦比。

然而置身于朝堂核心圈层,窦融的儿子和孙子们尽皆惨死,此后的百余年间浮浮沉沉,轮到窦武掌权时再次扬眉吐气。

陈番,咱们联手干掉死人妖吧(见秦岭一白.陈番篇)。

窦武准备剿灭宦官集团,这帮太监不但擅长祸乱朝纲,而且还喜欢和外戚集团结盟,只不过窦武这届外戚百年难遇,他们属于清流党人。

小皇帝不断地给窦武封爵,大将军毫不客气的照单全收,身为布衣的卢植给窦武写信,劝告他珍惜羽毛不要多吃多占。

《琴操》:援琴而弦歌以女贞之辞,自经而死。
《诗序》: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
《孝经》:士有争友,身不陷于不义。
《尚书》:谋及卿士,谋及庶人。
《诗经》:先人有言,询于刍荛。
《前书》:使天下戴目而视,倾耳而听也。
《左传》: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也,宜辞大赏,以全身名。

卢植提醒窦将军注意影响,权势太大就相当于架在火上烤,为此翻遍典籍才写出这封信,谁曾想飘飘然的窦武却不当回事。

太监集团反扑引发党锢之祸,窦武和陈番等人相继兵败身死,连带着清流党人也被一网打尽(见秦岭一白.范滂篇)。

妄动造成的一系列灾祸,让东汉朝堂重新笼罩于黑暗之中,大量空缺职位需要有人填充,卢植收到朝廷的聘任书之后拒绝上岗。

州郡数命,植皆不就。


安邦定国,这个坑太大了...

卢植站在学堂门外的空地上,仰望着头顶上空的满天星斗,不禁感慨还是郑大哥聪慧,注遍群经的理想应该纯粹的多吧。

他不知道郑玄被关进了牛棚,只因曾经受过党人杜密的提携,一句夸赞可以让人翻身,同样也能让人受到无尽的牵连。

或许,这就是不同流合污的代价。

一批学生走了,一批学生来了,面对不同面孔重述相同的学说,卢植觉得生命陷入死循环,难道真要在重复当中耗尽余生吗?

一次可以喝一石酒的海量,也醉不倒心里面最初的理想,等到朝廷送来博士的聘书时,卢植居然一反常态的背起包袱上任。

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原来事情做起来远比想象的轻松,他在新环境里面结识新朋友,即便面对旧典籍也生出了新的见解。

马日磾是老师马融的儿子,蔡邕是太傅胡广的学生,杨彪是神童杨修的父亲...,说起来,这帮人里面还只有卢植的家世简单。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身体成长离不开吃饭睡觉,心灵成长则更需要气的熏陶,家世是一个人最先承受的气,言传身教加上刻苦努力自然事半功倍。

这帮人在东观的书案前校对,在京城的酒肆里谈经论道,卢植喝多了又开始叽歪:老哥治国第一,平乱第二,喝酒第三,文才第四!

嘿嘿,这家伙又吹牛了。


175年,九江郡发生叛乱。

卢植被任命为九江太守,负责收拾非法闹事的蛮夷部落,这位三十六岁的中年书生,不知道用了啥招数就让叛军就地解散。

听说朝廷筹备刻经工程,要将儒家七经凿刻在46块石碑上,竖立在太学门口免费供人抄读,并且承诺不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

卢植连忙写了封奏章,大意是:哎,这个我擅长啊!

臣少从通儒故南郡太守马融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冗。
臣前以《周礼》诸经,发起秕谬,秕,粟不成。
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失得,庶裁定圣典,刊正碑文。
今《毛诗》、《左氏》、《周礼》各有传记,其与《春秋》共相表里,表里言义相须而成也。
《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
...

卢植说他早已发现儒典纰漏,这是长期以讹传讹所造成的,以前家里穷顾不上仔细研究,现在朝廷发工资就应当精心校对。

卢植申请加入熹平石经工作组,负责人蔡邕奏请皇帝批准同意,然而赶上了庐江郡爆发叛乱,卢植再次被派往南方收拾叛军。

因为先前有成功的平叛经验,卢植来到庐江郡之后恩威并施,很快就解决了地方叛乱问题,而且还受到当地百姓的五星好评。

植深达政宜,务存清静,弘大体而已。

一年之后,卢植被调回京城担任议郎,参加完校对七经又去续写汉记,他和蔡邕、马日磾、杨彪再次在东观相聚,面对着浩瀚繁杂的典籍正本清源。

先后两次平定地方叛乱,这让汉灵帝对卢植刮目相看,咬文嚼字的活计让书生们去干吧,朕还有更为紧迫的任务交给你。

帝以非急务,转为侍中,迁尚书。


卢植,离自己的理想很近了。

他三十一岁时步入仕途,三十九岁时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即便看到了光明经常被黑暗吞噬,却依然告诫自己不要同流合污。

源于儒家典籍的正心正念,让他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去平叛,都能用最稳妥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许这就是读书读到根上的回报。

有一次出现日食,卢植借机劝告皇帝修德爱民。

臣闻汉以火德,化当宽明,近色信谗,忌之甚者,如火畏水故也。案今年之变,皆阳失阴侵,消御灾凶,宜有其道,谨略陈八事:

用良:州郡核举贤良,随才任用。
原禁:对党锢之人多加赦宥。
御疠:安葬无罪被害的皇后亲属。
备寇:优待侯王之家,以防变乱。
修体:征召如郑玄之类的才德之士。
尊尧:按时对郡守刺史进行考绩。
御下:杜绝设宴请托之类的恶习。
散利:建议皇帝不要蓄积私财。

汉灵帝读完卢植的八条建议,点头称善却连一条都没有采纳,好像每个人都能听懂道理,但是实施的时候却很难摆脱惯性。

老百姓平日里也惯着皇帝,等到活不下去的时候用脚投票,张角跳出来喊了句苍天已死,众人乌泱泱地扛起农具打砸官府。

黄巾起义的势头超级凶猛,一个月之内席卷七州二十八郡,汉灵帝仓皇之下解除党锢,这不是良心发现而只是为了稳定大局。

郑玄走出牛棚,望着当空烈日神情恍惚。

朝廷征召郑玄担任要职,郑玄没等到聘任书下来就逃走了,他逃过朝廷三番五次的任命,也逃过了中原大地上的熊熊战火。

郑玄找到了一处石洞隐修,继续孜孜不倦的研读儒家经典,世道混乱也没有冲散他的理想,接着之前的进度开始给《孝经》作注。

卢尚书,你在朝中还好吗?


黄巾贼起,四府举植,拜北中郎将。

卢植带兵前往冀州平叛,一战干败张角并斩杀万余人,打得天公将军躲进城里不出来,卢植发兵围城之后开始挖掘壕沟。

汉灵帝派太监来了解战况,将领们看见左丰不禁皱起眉头,这家伙向来吃啥啥不够,但凡好处没给够就把人往死里整。

卢植忙着挖壕沟、造云梯,准备和城里的叛军打持久战,部将们劝他赶紧搞定左丰,送点金银珠宝啥的先把那家伙稳住。

帝遣小黄门左丰诣军观贼形埶,或劝植以赂送丰,植不肯。

左丰两手空空的回去了,给汉灵帝说卢植在养寇为患,明明一个冲锋就能解决的事情,非要消极应对坐等敌军不攻自破。

皇帝听完之后大为震怒,下令将卢植关进囚车押送回京,车马卷起的尘埃遮天蔽日,途径一个个十字路口朝着死牢驶去。

等到皇甫嵩干败黄巾军主力,上奏称赞卢植的战略规划得当,汉灵帝这才赦免了卢植,又让他重新回到尚书的岗位上。

写过书、扛过枪、当过官、坐过牢,多番经历让卢植的内心更加清明。

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想要剿灭宦官,他和袁绍商议邀请董卓进京,卢植说这是驱虎吞狼,何大将军直接来了句你丫闭嘴。

宦官集团反扑干掉了何进,董卓拿着通行证走进大汉皇宫,西凉霸主的野心被龙椅撑大,准备废掉皇帝改立不太灵光的陈留王。

谁赞成?谁反对?

袁绍撂下一句狠话扭头跑了,毕竟人家四世三公不太好惹,剩下的满朝文武噤若寒蝉,董卓好像对这样的局面颇为满意。

一道身影走向朝堂中间,他的前后左右连个鬼都没有,只有雄浑音色在大殿之上飘荡:我反对!(群僚无敢言,植独抗议不同

董卓对卢植也很不客气,让西凉兵卒将他拖出去砍了,蔡邕急忙站出来求情: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

卓乃止,但免植官而已。


老蔡,你多多保重吧!

卢植曾经搭救过蔡邕,蔡邕今日搭救了卢植,这两位才华横溢的东汉大儒,最终的人生结局却截然不同(见秦岭一白.蔡邕篇)。

卢植提交了辞职报告,说自己年龄大了请求告老还乡,他临走前想起董卓阴狠的眼神,只能在相似的路口选择不同的方向。

植以老病求归,惧不免祸,乃诡道从轘辕出。

51岁的卢植甩脱了追兵,毫发无损的回到涿州老家,那间学堂早已在战火中毁坏,但是他教出来学生正在乱世里争雄。

星空下,书案前,秦岭一白冲好了土蜂蜜水,卢植放下手中的碑、诔、表、记,捧起土蜂蜜水时好像想到了些什么。

卢植:你说你是绛帐的?
一白:是的,你求学的地方。
卢植:怎么改成这个名字了?
一白:马融设绛色纱帐讲学而来。
卢植:哦,好多年前的事情了。
一白:对我来说,已经是两千年前了。
卢植:有趣,当真有趣。
一白:听说袁绍请你作军师?
卢植:我老啦,这是他们的时代了。
一白: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代。
卢植:你有郑玄的消息吗?
一白:他啊,被袁绍的儿子逼迫从军。
卢植:郑大哥都六十多岁的人了...
一白:他还在给《周易》作注呢。
卢植:非我所志,不在所愿也...
一白:一杯蜜水,敬古往今来吧。

两年后,卢植死了,临终前嘱咐儿子不要用棺材,换上一身干净的单衣直接埋了就行(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

这位看透世间纷乱的大儒,真正做到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说他穷得没钱买棺材吧,却创造出北州冠族的千年门第。

卢植,范阳卢氏的始祖。

发布于 2023-06-12 09:58